对魏书生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8页 |
·研究的缘起 | 第10-11页 |
·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魏书生课程资源开发的背景 | 第18-22页 |
·时代背景 | 第18-19页 |
·知识背景 | 第19-20页 |
·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 第20-22页 |
第三章 魏书生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 第22-26页 |
·教育性原则 | 第22-23页 |
·开放性原则 | 第23页 |
·差异性原则 | 第23-24页 |
·兴趣性原则 | 第24页 |
·地域性原则 | 第24页 |
·创造性原则 | 第24-26页 |
第四章 魏书生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和方法 | 第26-48页 |
·对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 | 第26-44页 |
·再度开发教材资源 | 第26-29页 |
·充分发挥学生资源的优势 | 第29-32页 |
·努力挖掘教师自身的资源 | 第32-37页 |
·积极开发校内其他课程资源 | 第37-44页 |
·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 | 第44-48页 |
·因地制宜,开发自然课程资源 | 第44-45页 |
·利用亲情,开发家庭课程资源 | 第45-46页 |
·深入社会,开发社会课程资源 | 第46-48页 |
第五章 魏书生课程资源开发对中小学教师的启示 | 第48-58页 |
·丰富的知识储备—课程资源开发的基础 | 第48-49页 |
·教师角色的转变—课程资源开发的关键 | 第49-52页 |
·良好的人格素养—课程资源开发的动力 | 第52-58页 |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奉献精神 | 第53-54页 |
·宽广的胸怀,前瞻的眼光 | 第54-55页 |
·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 第55-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