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arct | 第7-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 ·有关孤独感的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孤独感的定义 | 第10页 |
| ·孤独感的分类 | 第10页 |
| ·孤独感的测量 | 第10-11页 |
| ·孤独感的影响因素 | 第11-13页 |
| ·青少年孤独感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以往研究的不足 | 第13页 |
| ·团体心理辅导的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 ·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 | 第13-14页 |
| ·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 | 第14页 |
| ·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原则 | 第14-15页 |
| ·我国团体心理辅导在初中学校的应用现状 | 第15页 |
| ·孤独感的干预研究 | 第15-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理论意义 | 第16页 |
| ·实践意义 | 第16-17页 |
| 2 研究目的和假设 | 第17-18页 |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 ·研究假设 | 第17-18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 ·研究工具 | 第18页 |
| ·实验程序 | 第18-22页 |
| ·实验设计 | 第18页 |
| ·实验变量 | 第18-19页 |
| ·实验过程 | 第19页 |
| ·实验材料 | 第19-22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2-25页 |
| ·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孤独感体验的分数比较 | 第22-23页 |
|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同质性检验 | 第22页 |
|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孤独感分数的得分比较 | 第22-23页 |
| ·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各自在孤独感得分上的比较 | 第23-24页 |
| ·实验前后,对照班孤独感的得分比较 | 第23页 |
| ·实验前后,实验班孤独感得分比较 | 第23-24页 |
| ·实验班延续效应比较 | 第24-25页 |
| 5 讨论 | 第25-28页 |
| ·孤独感团体辅导效果分析 | 第25-26页 |
| ·参与实验的学生、指导者方面 | 第25页 |
| ·从干预的方法来看 | 第25-26页 |
| ·从干预的内容来看 | 第26页 |
| ·孤独感各维度效果分析 | 第26-27页 |
| ·总孤独感效果分析 | 第26-27页 |
| ·社交能力知觉和社交需求未满足感效果分析 | 第27页 |
| ·纯孤独感和同伴地位评价效果分析 | 第27页 |
| ·对本次控制组变化的分析 | 第27页 |
| ·实验班延续性效果分析 | 第27-28页 |
| 6 总结和展望 | 第28-31页 |
| ·研究结论 | 第28页 |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28页 |
| ·教育建议 | 第28-31页 |
| ·自身方面 | 第28-29页 |
| ·学校方面 | 第29-30页 |
| ·家庭方面 | 第30-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 附录 | 第34-39页 |
| 致谢 | 第39-42页 |
| 个人简历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