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数学论文--数学分析论文--微分方程、积分方程论文--偏微分方程论文--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论文

孤立子理论在中国的发展(1978-1989)

中文摘要第3-7页
abstract第7-12页
绪论第16-23页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16-18页
    二 本课题研究现状第18-19页
    三 史料来源第19-20页
    四 研究内容第20-21页
    五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21-23页
第1章 孤立子理论的发展概况(至1989 年)第23-45页
    1.1 第一阶段(1834-1954)第25-33页
        1.1.1 发现孤立波(1834)第25-27页
        1.1.2 Boussinesq方程的提出(1872)第27-28页
        1.1.3 KdV方程的提出(1895)第28-29页
        1.1.4 sine-Gordon方程的B?cklund变换(1885)第29-32页
        1.1.5 Cole-Hopf变换(1950,1951)第32-33页
    1.2 第二阶段(1955-1970)第33-39页
        1.2.1 FPU问题(1955)第33-34页
        1.2.2 孤立子的发现(1965)第34-35页
        1.2.3 怪波(1965)第35-36页
        1.2.4 反(逆)散射方法(1967)第36-38页
        1.2.5 Lax对特征值问题(1968)第38-39页
        1.2.6 KP方程的提出(1970)第39页
    1.3 第三阶段(1971-1989)第39-45页
        1.3.1 Hirota双线性方法(1971)第39-40页
        1.3.2 光孤子的发现(1973)第40-41页
        1.3.3 延拓结构法(1975)第41页
        1.3.4 偏微分方程的Painlevé分析方法(1983)第41-42页
        1.3.5 Lax对的非线性化方法(1989)第42-43页
        1.3.6 屠(Tu)格式(1989)第43-45页
第2章 孤立子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概况(1978-1989)第45-67页
    2.1 孤立子理论研究在中国的起始第45-51页
        2.1.1 国内孤立子理论研究的源起第45-48页
        2.1.2 第一篇关于孤立子理论的研究论文第48-51页
    2.2 中国孤立子理论研究学者第51-62页
    2.3 孤立子研究学者的重要著作及国内学者的编著译著统计第62-67页
第3章 中国孤立子理论研究学者开展的活动第67-76页
    3.1 孤立子理论在国内科研院所的教研第67-68页
    3.2 中国第一部孤立子理论的译著与专著第68-74页
        3.2.1 《逆散射变换与孤立子理论》第68-71页
        3.2.2 《孤立子》第71-74页
    3.3 去国外交流学习第74-76页
第4章 中国学者对非线性演化方程的求解方法和解的适定性研究第76-104页
    4.1 B?cklund变换法(BT)第76-84页
        4.1.1 B?cklund变换法的发展背景第76-78页
        4.1.2 B?cklund变换在中国的研究与发展第78-84页
    4.2 Darboux变换法(DT)第84-98页
        4.2.1 Darboux变换法的发展背景第84-85页
        4.2.2 Darboux变换法在中国的研究与发展第85-88页
        4.2.3 Darboux变换法的新应用第88-98页
    4.3 反散射方法(IST)第98-100页
        4.3.1 反散射方法的发展背景第98-99页
        4.3.2 反散射方法在中国的研究与发展第99-100页
    4.4 Hirota双线性方法(也称广田方法)第100-104页
        4.4.1 Hirota双线性方法的发展背景第100-101页
        4.4.2 Hirota方法在中国的发展第101-104页
第5章 中国学者对可积系统的研究第104-126页
    5.1 可积性判别及可积系统的构造第106-111页
        5.1.1 方程的可积性判别第106页
        5.1.2 有限维可积系统的构造方法 —— Lax对的非线性化方法第106-109页
        5.1.3 无限维可积系统的构造方法——屠格式第109-111页
    5.2 孤子方程的推导及规范等价类:第111-116页
        5.2.1 孤子方程的推导第111-114页
        5.2.2 孤子方程的规范等价类第114-116页
    5.3 守恒律第116-120页
        5.3.1 守恒律的研究背景第116-117页
        5.3.2 中国学者对于守恒律的研究第117-120页
    5.4 可积系统的对称及其代数结构第120-126页
        5.4.1 对称的发展背景第120-121页
        5.4.2 国内对对称约束及其代数结构的研究第121-126页
第6章 中国学者对孤立子的数值实验研究第126-131页
    6.1 孤立子的数值实验研究背景第126页
    6.2 我国孤立子的数值实验研究第126-131页
结束语第131-133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33-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4页
致谢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式运动的一类复杂生产过程建模、分析与控制
下一篇:《墨经》逻辑与数理学术史研究(1782-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