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跨界收购下的控制权私有收益问题研究--以普邦股份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0-13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1.3 重难点与创新点 | 第13-14页 |
1.3.1 重点 | 第13页 |
1.3.2 难点 | 第13页 |
1.3.3 创新点 | 第13-14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4页 |
2.1.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4页 |
2.1.3 控制权私利理论 | 第14-15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2.2.1 跨界收购动因 | 第15-16页 |
2.2.2 跨界收购影响 | 第16-17页 |
2.2.3 大股东治理与控制权私有收益 | 第17-19页 |
2.2.4 大股东私有收益影响因素研究 | 第19-20页 |
2.2.5 文献评述 | 第20-22页 |
3 案例介绍 | 第22-35页 |
3.1 普邦股份简介 | 第22-24页 |
3.1.1 公司概况 | 第22页 |
3.1.2 股权结构 | 第22-24页 |
3.1.3 相关利益方简介 | 第24页 |
3.2 跨界收购概况 | 第24-32页 |
3.2.1 收购背景 | 第24-28页 |
3.2.2 收购过程 | 第28-32页 |
3.3 收购动机 | 第32-35页 |
3.3.1 盈余管理动机 | 第32页 |
3.3.2 协同发展动机 | 第32-33页 |
3.3.3 利益侵占动机 | 第33-35页 |
4 控制权私有收益实现过程及影响分析 | 第35-49页 |
4.1 私有收益实现过程分析 | 第35-40页 |
4.1.1 私有收益实现方式分析 | 第35-37页 |
4.1.2 私有收益实现动因分析 | 第37-40页 |
4.2 私有收益实现原因分析 | 第40-42页 |
4.2.1 公司内部监管失衡 | 第40-41页 |
4.2.2 外部监管体系存在漏洞 | 第41页 |
4.2.3 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不完善 | 第41-42页 |
4.3 私有收益的影响分析 | 第42-49页 |
4.3.1 损害上市公司利益 | 第42-46页 |
4.3.2 降低公司投资决策效率 | 第46-47页 |
4.3.3 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 第47-49页 |
5 控制权私有收益防范对策建议 | 第49-52页 |
5.1 加强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 | 第49页 |
5.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49-50页 |
5.3 强化信息披露制度 | 第50-51页 |
5.4 加大违规违法惩处力度 | 第51-52页 |
6 研究结论与不足 | 第52-5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2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