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原料及添加剂论文--食品添加剂论文

基于微生物代谢调控的高产γ-谷维素体系构建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微生物合成活性物质研究进展第10-11页
    1.2 γ-谷维素概述及合成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微生物代谢调控研究进展第13-14页
    1.4 立题意义第14-15页
    1.5 研究内容第15-17页
        1.5.1 产γ-谷维素的发酵体系筛选及工艺优化第15页
        1.5.2 高产γ-谷维素的发酵体系构建第15-16页
        1.5.3 富含γ-谷维素的提取油抗脂质氧化功能评价第16-17页
第二章 产γ-谷维素的发酵体系筛选及工艺优化第17-35页
    引言第17-18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18-19页
        2.1.1 材料与试剂第18-19页
        2.1.2 仪器与设备第19页
    2.2 试验方法第19-22页
        2.2.1 发酵方法第19-20页
        2.2.2 感官分析第20页
        2.2.3 色价测定第20页
        2.2.4 样品处理第20页
        2.2.5 γ-谷维素检测第20-21页
        2.2.6 单因素试验设计第21-22页
        2.2.7 正交试验设计第22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2-33页
        2.3.1 发酵菌株的筛选第22-24页
        2.3.2 发酵基质的筛选第24-29页
            2.3.2.1 紫红曲霉发酵杂粮碎米感官分析第24-26页
            2.3.2.2 紫红曲霉发酵杂粮碎米理化分析第26-29页
        2.3.3 最佳收获期的确定第29-30页
        2.3.4 发酵工艺优化第30-33页
            2.3.4.1 单因素试验第30-31页
            2.3.4.2 正交试验第31-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高产γ-谷维素的发酵体系构建第35-52页
    引言第35页
    3.1 材料与仪器第35-37页
        3.1.1 材料与试剂第35-36页
        3.1.2 仪器与设备第36-37页
    3.2 试验方法第37-38页
        3.2.1 胞内外全酶液酶促反应第37页
        3.2.2 代谢调控方法第37-38页
            3.2.2.1 细胞膜通透性调节第37页
            3.2.2.2 金属离子浓度调节第37-38页
            3.2.2.3 底物诱导第38页
        3.2.3 响应面优化第3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8-50页
        3.3.1 紫红曲霉高产γ-谷维素的发酵或转化代谢途径验证第38-40页
        3.3.2 基于代谢调控的高产γ-谷维素发酵体系构建第40-47页
            3.3.2.1 细胞膜通透性调节第40-43页
            3.3.2.2 金属离子浓度调节第43-44页
            3.3.2.3 底物诱导第44-47页
        3.3.3 响应面优化调控参数第47-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富含γ-谷维素的提取油抗脂质氧化功能评价第52-69页
    引言第52-53页
    4.1 材料与仪器第53-54页
        4.1.1 材料与试剂第53-54页
        4.1.2 仪器与设备第54页
    4.2 试验方法第54-58页
        4.2.1 提取油的制备第54页
        4.2.2 提取油热稳定性评价第54-55页
        4.2.3 胆固醇与油脂乳液的制备第55页
        4.2.4 氧化反应体系构建第55-56页
        4.2.5 7-酮基胆固醇(7-keto)的检测第56-57页
        4.2.6 过氧化值(POV)的测定第57-58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8-67页
        4.3.1 提取油品质分析第58-59页
        4.3.2 热稳定性评价及应用前景分析第59-60页
        4.3.3 对胆固醇氧化的抑制作用第60-63页
        4.3.4 对脂质氧化的抑制作用第63-67页
    4.4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2页
    5.1 结论第69-70页
    5.2 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致谢第78-79页
附录第79-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噻唑烷二酮类抗菌剂在海洋防污涂料中的研究
下一篇:石油压裂施工远程液位监测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