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缸汽油机结构辐射噪声预测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0页 |
1.1 本课题开展的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发动机机体有限元模态分析 | 第20-36页 |
2.1 有限元方法 | 第20-21页 |
2.2 有限元分析路线 | 第21-22页 |
2.3 机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2-34页 |
2.3.1 网格划分标准 | 第22-23页 |
2.3.2 部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3-31页 |
2.3.3 机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1页 |
2.3.4 机体模态分析 | 第31-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发动机机体动力响应分析 | 第36-61页 |
3.1 动力响应分析路线 | 第36-37页 |
3.2 曲轴主轴承激励力分析 | 第37-43页 |
3.2.1 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分析 | 第37-39页 |
3.2.2 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9-42页 |
3.2.3 主轴承激励力的计算及分析 | 第42-43页 |
3.3 活塞敲击力分析 | 第43-48页 |
3.3.1 活塞连杆机构动力学分析 | 第43-44页 |
3.3.2 活塞连杆机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4-47页 |
3.3.3 活塞敲击力的计算及分析 | 第47-48页 |
3.4 配气机构激励力分析 | 第48-51页 |
3.4.1 配气机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3.4.2 配气机构激励力的计算及分析 | 第49-51页 |
3.5 发动机整机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51-56页 |
3.5.1 链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 第51-52页 |
3.5.2 减速机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 第52-53页 |
3.5.3 整机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 第53-56页 |
3.6 发动机表面振动响应分析 | 第56-59页 |
3.7 本章小节 | 第59-61页 |
第4章 发动机结构辐射噪声分析 | 第61-77页 |
4.1 声学理论基础 | 第61-62页 |
4.2 发动机结构辐射噪声仿真分析 | 第62-70页 |
4.2.1 声学边界元模型的建立 | 第62-63页 |
4.2.2 场点网格的建立 | 第63页 |
4.2.3 整机噪声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63-67页 |
4.2.4 噪声源贡献量分析 | 第67-70页 |
4.3 发动机结构辐射噪声试验分析 | 第70-75页 |
4.3.1 噪声主观评价 | 第71页 |
4.3.2 噪声客观评价 | 第71-75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75-77页 |
第5章 发动机结构辐射噪声优化 | 第77-93页 |
5.1 辐射噪声源分析 | 第77-78页 |
5.2 气门弹簧优化设计 | 第78-83页 |
5.2.1 气门弹簧结构及性能分析 | 第78-79页 |
5.2.2 优化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 第79-82页 |
5.2.3 优化方案验证 | 第82-83页 |
5.3 配气凸轮型线优化设计 | 第83-91页 |
5.3.1 凸轮型线优化方法 | 第83页 |
5.3.2 气门升程参数化理论 | 第83-85页 |
5.3.3 优化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 第85-90页 |
5.3.4 优化方案验证 | 第90-9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93-96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93-9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