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序言: 什么是理论写作 | 第9-12页 |
第一章 曲目单译序:游戏规则说明书 | 第12-20页 |
(一) 林志明与波德里亚:译者和作者间的同谋游戏 | 第12-13页 |
(二) 波德里亚的学术生涯:一段简史 | 第13-14页 |
(三) 科学与思想:进入法兰西思想的一条暗道 | 第14-16页 |
(四) 后现代主义:美国学院的枯燥想象 | 第16-17页 |
(五) 被滥用的语言:通往极权之路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序曲导论:物体系之轮廓 | 第20-27页 |
第三章 第一乐章:奏鸣曲形式—功能性系统或客观论述:作为记号的功能 | 第27-41页 |
(一) 摆设的结构:室内陈居的现代革命 | 第27-35页 |
(二) 气氛的结构:现代室内体系的文化面 | 第35-41页 |
第四章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非功能性系统或主观论述:针对自我的自恋人 | 第41-48页 |
(一) 边缘物——古物:对象征起源的回收 | 第41-44页 |
(1) 作为记号的历史性:古物的气氛价值 | 第42页 |
(2) 古物之象征价值:再造起源神话 | 第42页 |
(3) 古物之甄别与修复:一种自恋式心理退化 | 第42-43页 |
(4) 共时性、贯时性、时代错乱:向童年回归的人 | 第43-44页 |
(二) 边缘体系——收藏:人们激情所系之处 | 第44-48页 |
(1) 收藏是从功能中抽象出来的物品 | 第44-45页 |
(2) 作为激情的对象物 | 第45页 |
(3) 系列游戏及其变形 | 第45-46页 |
(4) 物品与时间:被逆转的世界 | 第46页 |
(5) 嫉妒与变态:收藏的情欲 | 第46-47页 |
(6) 收藏;针对自我的陈述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第三乐章:诙谐曲——后设及功能失调体系:新奇的小发明和机器人 | 第48-52页 |
(一) 自动化主义: 与功能相背的引申义 | 第48-49页 |
(二) 从小发明到机器人: 功能错乱的图式 | 第49-50页 |
(三) 潜意识反制技术: 技术的灾难 | 第50-52页 |
第六章 第四乐章:回旋曲/终曲——物品及消费的社会: 意识形态体系 | 第52-63页 |
(一) 模范与系列: 脆弱的系列更迭游戏 | 第52-56页 |
(1) 诞生: 工业化时期的“个性化”物品 | 第53-54页 |
(2) 作为理念的模范 | 第54-55页 |
(3) 由模范到系列: 意识形态的全面胜利 | 第55-56页 |
(二) 信用贷款: 先行消费的陷阱 | 第56-58页 |
(三) 广告: 意识形态的自我陈述 | 第58-63页 |
(1) 广告的两面: 针对物品的论述和作为物品的论述 | 第59-60页 |
(2) 恩宠与压制: 广告的表象与实质 | 第60-61页 |
(3) 集体的推定: 广告是地位的普遍符码 | 第61-63页 |
第七章 尾声 消费体系的胜利 | 第63-64页 |
结语 关于系统的写作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