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8页 |
1.3 论文研究方法 | 第8-9页 |
1.4 研究思路和框架结构 | 第9-11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1-23页 |
2.1 薪酬的概念与分类 | 第11-14页 |
2.1.1 薪酬概念 | 第11-12页 |
2.1.2 薪酬的分类 | 第12-13页 |
2.1.3 薪酬的功能 | 第13-14页 |
2.2 薪酬模式 | 第14-16页 |
2.3 激励与薪酬分配 | 第16-18页 |
2.3.1 需要层次理论与薪酬激励 | 第16页 |
2.3.2 双因素理论与薪酬激励 | 第16-17页 |
2.3.3 公平理论与薪酬激励 | 第17-18页 |
2.4 主要工资制度和长期激励形式 | 第18-23页 |
2.4.1 岗位工资制 | 第18-19页 |
2.4.2 谈判工资制 | 第19-20页 |
2.4.3 宽带工资制 | 第20-21页 |
2.4.4 经理股票期权 | 第21页 |
2.4.5 员工持股计划 | 第21-23页 |
第三章 FH公司薪酬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23-31页 |
3.1 FH公司的组织结构 | 第23-24页 |
3.2 公司薪酬现状与管理模式 | 第24-25页 |
3.3 公司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5-31页 |
3.3.1 薪酬理念不清晰 | 第25-26页 |
3.3.2 薪酬体系不完善 | 第26-27页 |
3.3.3 平均主义严重 | 第27-28页 |
3.3.4 增薪独木桥 | 第28-29页 |
3.3.5 理所当然的福利 | 第29-31页 |
第四章 FH公司新薪酬体系的设计 | 第31-51页 |
4.1 薪酬理念的提出 | 第31-33页 |
4.2 公司薪酬体系的结构 | 第33-39页 |
4.2.1 公司目标薪酬体系 | 第33页 |
4.2.2 公司基本薪酬结构 | 第33-34页 |
4.2.3 基础工资单元的设计 | 第34-35页 |
4.2.4 岗能效薪点工资单元的设计 | 第35-39页 |
4.3 奖金方案 | 第39-42页 |
4.3.1 职工年终奖 | 第40-41页 |
4.3.2 特别奖励 | 第41-42页 |
4.4 福利方案 | 第42-43页 |
4.4.1 福利项目 | 第42页 |
4.4.2 福利管理 | 第42-43页 |
4.5 中层管理人员薪酬方案 | 第43-44页 |
4.5.1 分公司经理薪酬方案 | 第43-44页 |
4.5.2 职能部门经理薪酬方案 | 第44页 |
4.6 研发人员薪酬方案 | 第44-47页 |
4.7 营销人员薪酬方案 | 第47-48页 |
4.8 薪酬控制 | 第48-51页 |
第五章 FH公司新薪酬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51-57页 |
5.1 建立与新薪酬体系相适应的考评制度 | 第51页 |
5.2 建立与新薪酬体系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 | 第51-52页 |
5.3 研究试行双职业通道 | 第52-55页 |
5.3.1 双职业通道的概念与内容 | 第52-54页 |
5.3.2 双职业通道的优点与应用 | 第54-55页 |
5.4 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的协调 | 第55页 |
5.5 薪酬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协调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