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1.1.1 现实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4-16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6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7-20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1-37页 |
2.1 企业生命周期的相关文献回顾 | 第21-25页 |
2.1.1 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及发展 | 第21页 |
2.1.2 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及测度 | 第21-24页 |
2.1.3 企业估值随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 | 第24-25页 |
2.1.4 资产风险及收益率随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 | 第25页 |
2.2 经典资产定价的相关文献回顾 | 第25-30页 |
2.2.1 CAPM的提出、检验与发展 | 第25-27页 |
2.2.1.1 CAPM的提出 | 第25-26页 |
2.2.1.2 CAPM的实证检验 | 第26-27页 |
2.2.1.3 CAPM的拓展 | 第27页 |
2.2.2 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的提出与发展 | 第27-30页 |
2.2.2.1 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的提出 | 第27-28页 |
2.2.2.2 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的争议及发展 | 第28-30页 |
2.3 增长期权的相关文献回顾 | 第30-35页 |
2.3.1 增长期权的概念及测度 | 第30-31页 |
2.3.2 增长期权对资产风险及收益率的影响 | 第31-35页 |
2.3.2.1 增长期权对系统风险的动态影响 | 第31-32页 |
2.3.2.2 增长期权对资产预期收益率的动态影响 | 第32-35页 |
2.4 文献评述与总结 | 第35-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增长期权对企业估值随生命周期变化趋势的影响 | 第37-60页 |
3.1 引言 | 第37-39页 |
3.2 理论模型 | 第39-44页 |
3.2.1 模型描述和基本假设 | 第39-40页 |
3.2.2 已投项目价值和增长期权价值 | 第40-41页 |
3.2.3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估值 | 第41-44页 |
3.3 实证检验 | 第44-48页 |
3.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第44-45页 |
3.3.2 变量定义与指标测度 | 第45-47页 |
3.3.3 回归方法与模型 | 第47-48页 |
3.4 实证结果 | 第48-54页 |
3.4.1 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48-50页 |
3.4.2 多元回归结果 | 第50-52页 |
3.4.3 持续R&D投资子样本企业估值随企业上市年龄变化趋势 | 第52-54页 |
3.5 稳健性检验 | 第54-59页 |
3.5.1 不同市场板块企业估值随生命周期变化特征的差异 | 第54-56页 |
3.5.2 指标测度和子样本回归的稳健性检验 | 第56-5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增长期权对异质信念与企业估值关系的影响 | 第60-87页 |
4.1 引言 | 第60-61页 |
4.2 相关文献回顾 | 第61-62页 |
4.3 理论模型 | 第62-65页 |
4.4 实证设计 | 第65-68页 |
4.4.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第65页 |
4.4.2 变量定义与指标测度 | 第65-68页 |
4.4.3 回归模型与方法 | 第68页 |
4.5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68-81页 |
4.5.1 增长期权与异质信念关系的检验 | 第68-72页 |
4.5.1.1 异质信念随企业上市年龄的变化趋势 | 第68-69页 |
4.5.1.2 增长期权执行和创造对异质信念的动态影响 | 第69-72页 |
4.5.2 异质信念对企业估值的影响 | 第72-73页 |
4.5.3 增长期权对异质信念和企业估值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73-76页 |
4.5.4 允许卖空的子样本检验 | 第76-81页 |
4.6 稳健性检验 | 第81-86页 |
4.6.1 增长期权执行对异质信念和企业估值关系的动态影响 | 第81页 |
4.6.2 不同市场板块的证据 | 第81-85页 |
4.6.3 换手率衡量异质信念 | 第85-8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五章 增长期权对CAPM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 第87-99页 |
5.1 引言 | 第87-89页 |
5.2 随机贴现因子下CAPM定价的探讨 | 第89-90页 |
5.3 实证设计 | 第90-93页 |
5.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第90-91页 |
5.3.2 变量定义及测度 | 第91-92页 |
5.3.3 回归检验方法 | 第92-93页 |
5.4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93-98页 |
5.4.1 实物期权及增长期权调整前和调整后的结果比较 | 第93-96页 |
5.4.2 不同样本期比较的证据 | 第96-97页 |
5.4.3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增长期权调整对CAPM有效性的影响 | 第97-9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六章 增长期权对规模溢价随企业生命周期变化特征的影响 | 第99-125页 |
6.1 引言 | 第99-101页 |
6.2 资产预期收益率及其构成 | 第101-104页 |
6.3 实证设计 | 第104-109页 |
6.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第104-105页 |
6.3.2 变量定义及指标测度 | 第105-108页 |
6.3.3 实证方法及模型 | 第108-109页 |
6.4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109-115页 |
6.4.1 三因子因子载荷随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趋势 | 第109-112页 |
6.4.2 Fama-MacBeth横截面回归 | 第112-113页 |
6.4.3 组合时间序列回归 | 第113-115页 |
6.5 增长期权创造作用的检验 | 第115-117页 |
6.6 稳健性检验 | 第117-122页 |
6.6.1 基于分组检验的Fama-MacBeth横截面回归 | 第117-118页 |
6.6.2 不同生命周期分组标准下的组合时间序列回归 | 第118-122页 |
6.6.3 美国市场的证据 | 第122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22-125页 |
第七章 增长期权视角下产品市场竞争对盈利溢价的影响 | 第125-148页 |
7.1 引言 | 第125-126页 |
7.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 第126-128页 |
7.3 实证设计 | 第128-133页 |
7.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第128-129页 |
7.3.2 变量定义及指标测度 | 第129-132页 |
7.3.3 实证方法及模型 | 第132-133页 |
7.4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133-137页 |
7.4.1 组合时间序列分析 | 第133-136页 |
7.4.2 Fama-MacBeth横截面回归 | 第136-137页 |
7.5 竞争性假设的检验 | 第137-142页 |
7.5.1 经营杠杆假设 | 第137-138页 |
7.5.2 卖空约束假设 | 第138-139页 |
7.5.3 q理论假设 | 第139-142页 |
7.6 产品市场竞争影响盈利溢价的进一步检验 | 第142-144页 |
7.6.1 盈利能力和增长期权的关系 | 第142-144页 |
7.6.2 增长期权分组下产品市场竞争对盈利溢价的影响 | 第144页 |
7.6.3 生命周期分组下产品市场竞争对盈利溢价的影响 | 第144页 |
7.7 本章小结 | 第144-148页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148-151页 |
8.1 全文总结 | 第148-149页 |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49-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8页 |
附录 | 第168-17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