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 | 第13-15页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7-21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6 研究创新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24-38页 |
2.1 供应链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 | 第24-26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26-36页 |
2.2.1 供应链(企业)融资的相关文献 | 第26-32页 |
2.2.1.1 供应链(企业)贸易信用融资的相关文献 | 第26-29页 |
2.2.1.2 供应链(企业)外部融资的相关文献 | 第29-32页 |
2.2.2 环境规制下供应链及企业运作研究的相关文献 | 第32-34页 |
2.2.3 双渠道供应链运作的相关文献 | 第34-3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具有资金约束的供应链运作:基于内部贸易信用融资与外部融资的基本模型 | 第38-62页 |
3.1 问题的提出 | 第38-39页 |
3.2 供应链内部融资 | 第39-46页 |
3.2.1 模型描述及基本假设 | 第39-40页 |
3.2.2 零售商的订货决策 | 第40页 |
3.2.3 供应商的批发价决策 | 第40-46页 |
3.3 供应链外部融资 | 第46-54页 |
3.3.1 模型描述及基本假设 | 第46页 |
3.3.2 零售商的订货决策 | 第46-48页 |
3.3.3 供应商的批发价决策 | 第48-54页 |
3.4 供应链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的比较分析 | 第54-59页 |
3.4.1 两种融资方式下均衡批发价格和均衡订货数量的对比分析 | 第55-56页 |
3.4.2 两种融资方式下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对比分析 | 第56-59页 |
3.5 讨论 | 第59-6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环境税收规制下基于贸易信用融资的供应链运作 | 第62-80页 |
4.1 问题的提出 | 第62-63页 |
4.2 模型描述及基本假设 | 第63-64页 |
4.3 模型的均衡分析 | 第64-73页 |
4.3.1 零售商的订货决策 | 第64-66页 |
4.3.2 供应商的批发价决策 | 第66-73页 |
4.4 比较静态分析 | 第73-78页 |
4.4.1 使用贸易信用的机会成本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 | 第73-74页 |
4.4.2 碳排放的税率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 | 第74-76页 |
4.4.3 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 | 第76-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五章 环境税收规制下基于外部融资的供应链运作 | 第80-101页 |
5.1 问题的提出 | 第80-81页 |
5.2 模型描述及基本假设 | 第81-82页 |
5.3 模型的均衡分析 | 第82-92页 |
5.3.1 零售商的订货决策 | 第82-84页 |
5.3.2 供应商的批发价决策 | 第84-92页 |
5.4 比较静态分析 | 第92-98页 |
5.4.1 外部融资利率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 | 第92-94页 |
5.4.2 碳排放的税率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 | 第94-96页 |
5.4.3 单位产品排放量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 | 第96-98页 |
5.5 环境规制下基于贸易信用和外部融资的供应链运作对比分析 | 第9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8-101页 |
第六章 资金约束的跨渠道效应 | 第101-115页 |
6.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02页 |
6.2 不变边际生产成本下的供应链运作 | 第102-107页 |
6.2.1 模型描述及基本假设 | 第102-103页 |
6.2.2 零售商1和零售商2的订货决策 | 第103-104页 |
6.2.3 供应商的批发价决策 | 第104-107页 |
6.3 递增边际生产成本下的供应链运作 | 第107-112页 |
6.3.1 模型描述及基本假设 | 第107页 |
6.3.2 零售商1和零售商2的订货决策 | 第107-108页 |
6.3.3 供应商的批发价决策 | 第108-112页 |
6.4 两种边际生产成本下的供应链运作的对比分析 | 第112-11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15-119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115-118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