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13-16页 |
1.2 网络化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1.2.1 通信约束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2 变拓扑结构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2.3 传感器和执行器故障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2.4 干扰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22页 |
1.2.5 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3 预备知识 | 第23-26页 |
1.3.1 滑模控制理论 | 第23-24页 |
1.3.2 鲁棒H∞控制理论 | 第24-26页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26-27页 |
1.5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具有随机延时和数据丢包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的滑模跟踪控制研究及应用 | 第29-42页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2.2 问题描述及控制器设计 | 第30-33页 |
2.2.1 问题描述 | 第30-31页 |
2.2.2 滑模跟踪控制器设计 | 第31-32页 |
2.2.3 算法稳定性分析 | 第32-33页 |
2.3 基于滑模的预测控制算法设计 | 第33-36页 |
2.3.1 传感器 | 第33-34页 |
2.3.2 控制器 | 第34-36页 |
2.3.3 执行器 | 第36页 |
2.4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36-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具有变拓扑结构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的鲁棒H∞控制研究及应用 | 第42-61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问题描述及控制器设计 | 第43-47页 |
3.2.1 问题描述 | 第43-44页 |
3.2.2 控制器设计 | 第44-47页 |
3.3 闭环系统稳定性条件及控制器增益求解 | 第47-55页 |
3.3.1 输出反馈控制器下的稳定性分析 | 第47-50页 |
3.3.2 输出反馈耦合控制器下的稳定性分析 | 第50-55页 |
3.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5-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具有传感器和执行器故障的切换网络化控制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滑模控制研究及应用 | 第61-79页 |
4.1 引言 | 第61-62页 |
4.2 问题描述 | 第62-63页 |
4.3 鲁棒自适应滑模控制算法设计 | 第63-69页 |
4.3.1 观测器设计 | 第63-66页 |
4.3.2 滑模控制器设计 | 第66-68页 |
4.3.3 滑模运动的可达性分析 | 第68-69页 |
4.4 基于鲁棒自适应滑模控制的网络预测补偿 | 第69-72页 |
4.4.1 网络传输过程 | 第69-70页 |
4.4.2 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70-72页 |
4.5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72-7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具有通信约束和外界干扰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的K-阶滑模跟踪控制研究及应用 | 第79-96页 |
5.1 引言 | 第79-80页 |
5.2 系统描述及干扰估计 | 第80-81页 |
5.2.1 系统描述 | 第80页 |
5.2.2 干扰估计 | 第80-81页 |
5.3 K-阶离散时间滑模跟踪控制算法设计 | 第81-86页 |
5.3.1 K-阶滑模函数设计 | 第81-82页 |
5.3.2 滑模跟踪控制器设计 | 第82-83页 |
5.3.3 算法稳定性分析 | 第83-86页 |
5.4 基于K-阶滑模的网络预测控制算法设计 | 第86-90页 |
5.4.1 数据缓冲器 | 第86-87页 |
5.4.2 预测生成器 | 第87-88页 |
5.4.3 网络补偿器 | 第88-89页 |
5.4.4 闭环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89-90页 |
5.5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90-9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六章 具有虚假数据注入攻击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的鲁棒滑模控制研究及应用.. | 第96-112页 |
6.1 引言 | 第96-97页 |
6.2 问题描述 | 第97-99页 |
6.3 广域鲁棒滑模控制算法设计 | 第99-105页 |
6.3.1 观测器设计 | 第99-100页 |
6.3.2 广域滑模控制器设计 | 第100-102页 |
6.3.3 系统动态分析 | 第102-105页 |
6.4 仿真研究及结果分析 | 第105-111页 |
6.4.1 两区-四机模型 | 第105-108页 |
6.4.2 16-机68-路系统 | 第108-11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12-115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112-113页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13-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3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30-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