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果、蔬菜、坚果加工工业论文--基础科学论文

黄秋葵果胶和超微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引言第18-28页
    1.1 黄秋葵简介第18页
    1.2 黄秋葵功能成分的研究现状第18-21页
        1.2.1 黄秋葵的营养成分研究第18-19页
        1.2.2 黄秋葵的生物活性第19-21页
    1.3 果胶第21-23页
        1.3.1 果胶简介第21页
        1.3.2 果胶的提取方法第21-22页
        1.3.3 果胶的生物活性研究第22-23页
        1.3.4 果胶的流变学特性研究第23页
    1.4 超微粉碎技术第23-25页
        1.4.1 超微粉碎技术简介第23-24页
        1.4.2 超微粉的应用第24-25页
    1.5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5-28页
        1.5.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25-26页
        1.5.2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第26-28页
2 黄秋葵果胶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第28-47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28-32页
        2.1.1 材料第28页
        2.1.2 主要仪器设备第28页
        2.1.3 果胶提取工艺第28-29页
        2.1.4 脱蛋白第29页
        2.1.5 透析、冷冻干燥第29页
        2.1.6 果胶含量检测第29-31页
        2.1.7 单因素试验设计第31-32页
        2.1.8 响应面试验设计第32页
        2.1.9 黄秋葵果胶FTIR测定第32页
        2.1.10 黄秋葵果胶紫外全波段扫描第32页
        2.1.11 黄秋葵果胶的分子量测定第32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2-46页
        2.2.1 单因素结果分析第32-36页
        2.2.2 响应面实验结果统计分析第36-39页
        2.2.3 黄秋葵果胶提取率的响应曲面分析与优化第39-43页
        2.2.4 黄秋葵果胶紫外扫描结果第43页
        2.2.5 黄秋葵果胶的红外光谱图第43-45页
        2.2.6 黄秋葵果胶的分子量测定第45-46页
    2.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3 黄秋葵果胶的流变学特性研究第47-6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7-49页
        3.1.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第47页
        3.1.2 黄秋葵果胶特性粘度的测定第47-48页
        3.1.3 流变学实验设计第48-49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9-63页
        3.2.1 特性粘度的测量结果第49-50页
        3.2.2 流变稳态剪切测量结果第50-54页
        3.2.3 线性粘弹性区域的确定第54-55页
        3.2.4 浓度对黄秋葵果胶动态粘弹性的影响第55-57页
        3.2.5 温度对黄秋葵果胶流变特性的影响第57-59页
        3.2.6 不同pH值对黄秋葵果胶粘度的影响第59-60页
        3.2.7 热处理时间对粘度的影响第60页
        3.2.8 糖浓度对黄秋葵果胶流变特性的影响第60-62页
        3.2.9 不同浓度NaCl对黄秋葵果胶流变特性的影响第62-63页
    3.3 本章小结第63-64页
4 黄秋葵超微粉的制备及特性研究第64-75页
    4.1 材料第64-65页
        4.1.1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第64页
        4.1.2 主要设备仪器第64-65页
    4.2 实验方法第65-68页
        4.2.1 黄秋葵微粉的制备工艺第65-66页
        4.2.2 黄秋葵微粉的粒度分布检测第66页
        4.2.3 黄秋葵微粉的色差分析第66页
        4.2.4 体积密度和振实密度测定第66-67页
        4.2.5 休止角测定第67页
        4.2.6 持水能力测定第67页
        4.2.7 黄秋葵粉体溶解度测定第67页
        4.2.8 黄秋葵黄酮的提取第67-68页
        4.2.9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68页
        4.2.10 统计分析第68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8-74页
        4.3.1 表面性能检测结果第68-70页
        4.3.2 色差分析第70页
        4.3.3 堆积密度、振实密度以及休止角第70-71页
        4.3.5 黄秋葵微粉的持水能力和水溶性能力第71-72页
        4.3.6 粒径大小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第72-73页
        4.3.7 黄秋葵微粉的扫描电镜图第73-74页
    4.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5 黄秋葵微粉对胆固醇的吸附作用研究第75-90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75页
        5.1.1 实验原料和主要试剂第75页
        5.1.2 主要仪器设备第75页
    5.2 实验方法第75-79页
        5.2.1 黄秋葵超微粉的制备第75-76页
        5.2.2 胆固醇质量浓度与吸光度标准曲线的建立第76页
        5.2.3 黄秋葵超微粉对胆固醇吸附的测定方法第76页
        5.2.4 试验设计第76-77页
        5.2.5 吸附等温线分析第77-78页
        5.2.6 吸附热力学分析第78-79页
        5.2.7 吸附动力学分析第79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79-89页
        5.3.1 吸附实验结果分析第79-84页
        5.3.2 黄秋葵微粉的吸附等温线分析第84-85页
        5.3.3 黄秋葵微粉的吸附热力学分析第85-87页
        5.3.4 黄秋葵微粉的吸附动力学分析第87-89页
    5.4 本章小结第89-9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90-91页
    6.1 结论第90页
    6.2 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10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电能替代潜力及环境效益分析
下一篇:中间层材料对Ti/Al异种金属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