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价值评价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公司价值评价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3页 |
2.1 公司价值的概念 | 第18-19页 |
2.2 公司价值评价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2.3 公司价值评价的原则 | 第20-21页 |
2.4 公司价值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公司价值评价方法比较 | 第23-36页 |
3.1 公司价值评价方法体系 | 第23-24页 |
3.2 资产价值基础法 | 第24-26页 |
3.2.1 资产价值基础法的内涵 | 第24-25页 |
3.2.2 资产价值基础法的评价模型 | 第25页 |
3.2.3 资产价值基础法的优缺点 | 第25-26页 |
3.2.4 资产价值基础法的适用性 | 第26页 |
3.3 市场法 | 第26-28页 |
3.3.1 市场法的内涵 | 第26-27页 |
3.3.2 市场法的评价模型 | 第27页 |
3.3.3 市场法的优缺点 | 第27-28页 |
3.3.4 市场法的适用性 | 第28页 |
3.4 收益法 | 第28-32页 |
3.4.1 收益法的内涵 | 第28-29页 |
3.4.2 收益法的评价模型 | 第29-31页 |
3.4.3 收益法的优缺点 | 第31-32页 |
3.4.4 收益法的适用性 | 第32页 |
3.5 期权估计法 | 第32-35页 |
3.5.1 期权估计法的内涵 | 第32-33页 |
3.5.2 期权估计法的评价模型 | 第33-34页 |
3.5.3 期权估计法的优缺点 | 第34页 |
3.5.4 期权估计法的适用性 | 第34-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中国节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价值评价 | 第36-52页 |
4.1 中国节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简介 | 第36-38页 |
4.1.1 股权结构情况 | 第36-37页 |
4.1.2 主要股东情况 | 第37-38页 |
4.2 中国节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业务版块 | 第38-40页 |
4.2.1 公司组织结构 | 第38页 |
4.2.2 公司业务版块 | 第38-40页 |
4.3 资产价值基础法公司价值的评价 | 第40-42页 |
4.3.1 资产价值基础法公司价值评价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4.3.2 资产价值基础法公司价值的评价 | 第41-42页 |
4.4 收益法公司价值的评价 | 第42-50页 |
4.4.1 现金流量折现法公司价值的评价 | 第42-47页 |
4.4.2 经济增加值法公司价值的评价 | 第47-50页 |
4.5 不同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比较 | 第50-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提升节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价值的对策 | 第52-56页 |
5.1 努力增加公司的营业收入 | 第52页 |
5.2 尽量压缩公司营业成本 | 第52-53页 |
5.3 不断压缩公司流动资产的比重 | 第53-54页 |
5.4 逐步改善公司负债结构 | 第54-5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