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5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1.2 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29页 |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22页 |
| 2.1.1 技术溢出效应与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 第17-18页 |
| 2.1.2 全要素生产率 | 第18-19页 |
| 2.1.3 企业海外投资模式 | 第19-22页 |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 2.2.1 企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 2.2.2 企业OFDI进入模式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25-27页 |
| 2.3 研究综述的评述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 第29-37页 |
| 3.1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 第29-32页 |
| 3.1.1 OFDI不断扩大 | 第29-30页 |
| 3.1.2 逆向投资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 | 第30-31页 |
| 3.1.3 中国企业具备对外直接投资的实力和机遇 | 第31-32页 |
| 3.2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 第32-34页 |
| 3.2.1 投资行业覆盖面广 | 第32页 |
| 3.2.2 投资的目的地集中度较高,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快速增长 | 第32-33页 |
| 3.2.3 投资者中国有企业占比较大 | 第33-34页 |
| 3.3 中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的特征 | 第34-37页 |
| 3.3.1 不同模式的投资金额 | 第34-36页 |
| 3.3.2 不同模式的投资行业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数据及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 | 第37-44页 |
| 4.1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第37-38页 |
| 4.2 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估算方法 | 第38-42页 |
| 4.3 OP方法估算TFP的变量描述性统计及结果 | 第42-44页 |
| 第五章 模型的设定与实证分析 | 第44-56页 |
| 5.1 模型的设定 | 第44-45页 |
| 5.2 变量的选取与假说的提出 | 第45-48页 |
| 5.2.1 模型中代理变量的选取 | 第45-46页 |
| 5.2.2 假说的提出 | 第46-48页 |
| 5.3 计量结果与原因分析 | 第48-51页 |
| 5.4 稳健性检验 | 第51-54页 |
| 5.4.1 全样本估计 | 第51-53页 |
| 5.4.2 子样本估计 | 第53-54页 |
| 5.5 TFP的进一步分解及其对投资进入模式的影响探讨 | 第54-56页 |
| 第六章 政策建议 | 第56-60页 |
| 6.1 建立和强化跨国公司内部的资源共享机制 | 第56-57页 |
| 6.2 加大力度培养国际化管理的人才 | 第57页 |
| 6.3 重视并购模式的发展,合理引导企业调整资源整合能力 | 第57-58页 |
| 6.4 重视服务,尽最大能力为企业提供信息 | 第58-59页 |
| 6.5 以企业为主体,把政策宣传到位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