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调查研究--以贵州省部分县级普通高中为例
| 目录 | 第2-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0页 |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8页 |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8-9页 |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 1.3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9-10页 |
| 1.3.1 研究目标 | 第9页 |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页 |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9-10页 |
| 第二章 研究综述及概念界定 | 第10-15页 |
| 2.1 课程资源 | 第10-12页 |
| 2.1.1 课程资源的内涵 | 第10-11页 |
| 2.1.2 课程资源的分类 | 第11-12页 |
| 2.2 物理课程资源 | 第12-14页 |
| 2.2.1 物理课程资源的内涵 | 第12页 |
| 2.2.2 物理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 | 第12-13页 |
| 2.2.3 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 第13-14页 |
| 2.2.4 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 第14页 |
| 2.3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第三章 物理课程资源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 3.1 新课改对高中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要求 | 第15-16页 |
| 3.2 心理学基础 | 第16-18页 |
| 3.2.1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观点 | 第16-17页 |
| 3.2.2 维果斯基教育思想 | 第17-18页 |
| 3.3 教育学基础 | 第18-19页 |
| 3.3.1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第18页 |
| 3.3.2 主体性教育理论 | 第18-19页 |
| 第四章 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19-32页 |
| 4.1 问卷设计 | 第19页 |
| 4.2 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 第19页 |
| 4.3 调查对象和方法 | 第19-20页 |
| 4.4 调查评述 | 第20页 |
| 4.5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0-30页 |
| 4.5.1 个人基本信息 | 第20-22页 |
| 4.5.2 具体调查内容 | 第22-30页 |
| 4.6 贵州省县级高中硬件、师资、生源现状分析 | 第30页 |
| 4.7 高中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 第五章 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和途径 | 第32-37页 |
| 5.1 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 第32-34页 |
| 5.2 物理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 | 第34-37页 |
| 第六章 高中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案例研究 | 第37-43页 |
| 6.1 具体实践案例分析 | 第37-42页 |
| 6.2 结论 | 第42-43页 |
| 第七章 结语 | 第43-45页 |
| 7.1 研究的结论 | 第43-44页 |
|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附录一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