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论文

山东抗战胜利后的善后救济研究(1945-1947)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导论第11-17页
 一、选题认识第11-12页
  (一) 理论意义第11页
  (二) 学术价值第11页
  (三) 现实意义第11-12页
 二、学术史综述第12-15页
  (一) 资料的发掘与整理第12-13页
  (二) 学术界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三) 对目前研究的看法第15页
 三、学术要点第15-17页
  (一) 研究切入点第15-16页
  (二) 学术重点第16页
  (三) 学术难点第16页
  (四) 理论方法与视角第16-17页
第一章 战后山东善后救济的国内外背景第17-29页
 第一节 善后救济的国内背景第17-21页
  一、日伪统治下的山东第17-19页
  二、战后的山东形势及善后救济的紧迫性第19-21页
 第二节 善后救济的国际背景——联总与中国第21-29页
  一、联总的诞生及使命第21-23页
  二、联总与中国的合作第23-29页
第二章 鲁青分署在国统区的善后救济第29-63页
 第一节 鲁青分署基本概况第29-36页
  一、鲁青分署的组织机构第29-32页
  二、鲁青分署物资来源及储运第32-34页
  三、鲁青区善救物资的分配机构、救济原则及范围第34-36页
 第二节 鲁青分署主要善救业务第36-58页
  一、赈恤业务第36-47页
  二、遣送业务第47-48页
  三、卫生防疫与医疗救助第48-53页
  四、农业救济与善后第53-57页
  五、工矿善后业务第57-58页
 第三节 鲁青分署善救机构的移交第58-63页
  一、机构移交情形第58-60页
  二、小结第60-63页
第三章 山东解放区的善后救济第63-95页
 第一节 山东解放区概况第63-65页
  一、损失情况第63-64页
  二、山东解放区地理变更情况第64-65页
 第二节 山东解放区善后救济机构第65-68页
  一、山东解放区主要善后救济机构第65-66页
  二、山东解放区善后救济办法第66-68页
 第三节 鲁青分署办理时期第68-74页
  一、鲁青分署与解放区代表洽办经过第68-69页
  二、鲁青分署对山东解放区善后救济概况第69-74页
 第四节 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办理时期第74-83页
  一、行总办事处的设立第74-76页
  二、行总办理救济业务第一个时期(1946 年7 月—1947 年2 月)第76-79页
  三、行总办理救济业务第二个时期(1947 年3 月—1947 年底)第79-80页
  四、解放区善后救济物资停运第80-82页
  五、工作困难及物资损失第82-83页
 第五节 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山东分会的善后救济第83-92页
  一、山东解放区政府救济机构的历史演变第84-85页
  二、山东解放区政府救济机构的工作概况第85-92页
 第六节 小结第92-95页
第四章 黄河堵口复堤工程第95-112页
 第一节 黄河堵口复堤的背景第95-97页
  一、黄河故道情形第95-96页
  二、黄河工程计划第96-97页
 第二节 黄河堵口复堤的进展过程第97-108页
  一、国共双方的矛盾分歧第97-98页
  二、艰难的谈判第98-108页
 第三节 黄河归故后山东地区的救济第108-112页
  一、归故后下游受灾情况第108页
  二、黄河归故后的救济第108-112页
第五章 善后救济存在的问题及评价第112-120页
 第一节 善后救济存在的问题第112-114页
  一、国民党方面第112-113页
  二、解放区方面第113-114页
 第二节 善后救济机构的历史评价第114-120页
  一、联总的评价第114-116页
  二、行总及鲁青分署的评价第116-118页
  三、解总的评价第118-119页
  四、思考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4页
 一、档案、文献、资料汇编第120-121页
 二、论著、译著第121-122页
 三、期刊论文第122-123页
 四、硕士、博士论文第123页
 五、报纸、期刊类第123-12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24-125页
后记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群众运动研究
下一篇:捻军与晚清山东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