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论文

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群众运动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导论第10-14页
一、晋冀鲁豫边区的建立和发展第14-18页
 (一) 晋冀鲁豫边区的开辟第14-16页
 (二) 晋冀鲁豫边区的建立第16-18页
二、晋冀鲁豫边区的农民运动第18-35页
 (一) 农民武装运动第18-22页
  1. 农民武装运动发展概况第18-19页
  2. 农民武装的组织和教育第19-20页
  3. 农民武装运动的内容第20-22页
 (二) 改造村政权运动第22-25页
 (三) 农村经济建设运动第25-35页
  1. 减租减息运动第25-29页
  2. 农业建设运动第29-31页
  3.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第31-33页
  4. 大生产运动第33-35页
三、晋冀鲁豫边区的青年运动和儿童团第35-46页
 (一) 晋冀鲁豫边区的青年运动第35-42页
  1. 青年运动的发起阶段(1937 年7 月—1938 年)第35-37页
  2. 青年运动的发展阶段(1939 年—1941 年)第37-39页
  3. 青年运动的深入阶段(1942 年—1945 年)第39-42页
 (二) 晋冀鲁豫边区的儿童团第42-46页
  1. 积极开展小学教育,保障儿童受教育权利第43页
  2. 逐步理顺儿童团与各方面的关系第43-46页
四、晋冀鲁豫边区的妇女运动第46-57页
 (一) 抗战初期边区妇女的境况第46-47页
 (二) 妇女运动发展概况第47-52页
  1. 初步发动阶段(1937 年---1941 年)第47-49页
  2. 深入开展阶段(1941 年---1943 年)第49-51页
  3. 以生产为中心阶段(1943 年---1945 年)第51-52页
 (三) 妇女运动取得的成绩第52-57页
  1. 支援抗战第53-54页
  2. 积极参与边区建设第54页
  3. 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第54-57页
五、晋冀鲁豫边区的文化教育运动第57-65页
 (一) 学校教育第57-59页
 (二) 社会教育第59-62页
 (三) 干部教育第62-63页
 (四) 农村戏剧运动第63-65页
六、晋冀鲁豫边区群众运动的历史作用第65-76页
 (一) 晋冀鲁豫边区群众运动与社会变迁第65-72页
  1. 农村经济关系的变化及农业的恢复发展第65-68页
  2. 农村政治优势向贫雇农转移第68-70页
  3. 边区社会面貌的变迁第70-72页
 (二) 晋冀鲁豫边区群众运动的历史意义第72-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后记第80-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共冀鲁豫边区救灾事业研究
下一篇:山东抗战胜利后的善后救济研究(1945-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