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1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2.1 大学生犬儒态度的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2.1.1 犬儒主义的来源 | 第11页 |
2.1.2 犬儒态度的来源 | 第11页 |
2.1.3 大学生犬儒态度的定义 | 第11-12页 |
2.1.4 大学生犬儒态度的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2.1.5 大学生犬儒态度和其他心理品质的相关研究 | 第13页 |
2.2 箱庭疗法的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2.2.1 箱庭疗法定义 | 第13页 |
2.2.2 箱庭的组成 | 第13页 |
2.2.3 箱庭疗法的基本假设 | 第13-14页 |
2.2.4 箱庭疗法干预大学生犬儒态度的可能性 | 第14-15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5-20页 |
3.1 大学生犬儒态度的特点研究 | 第15-17页 |
3.1.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3.1.2 研究假设 | 第15页 |
3.1.3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3.1.4 研究工具 | 第16页 |
3.1.5 研究设计 | 第16-17页 |
3.2 大学生犬儒态度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 第17-18页 |
3.2.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3.2.2 研究假设 | 第17页 |
3.2.3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3.2.4 研究工具 | 第17-18页 |
3.2.5 研究设计 | 第18页 |
3.3 大学生犬儒态度的干预研究 | 第18-20页 |
3.3.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3.3.2 研究假设 | 第18页 |
3.3.3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3.3.4 研究工具 | 第18页 |
3.3.5 研究设计 | 第18-20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0-59页 |
4.1 大学生犬儒态度的特点研究 | 第20-24页 |
4.1.1 大学生犬儒态度的总体特征 | 第20页 |
4.1.2 大学生犬儒态度的性别特点 | 第20-21页 |
4.1.3 大学生犬儒态度的年级特点 | 第21-22页 |
4.1.4 大学生犬儒态度的生源地特点 | 第22-23页 |
4.1.5 大学生犬儒态度的专业特点 | 第23-24页 |
4.2 大学生犬儒态度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分析 | 第24-27页 |
4.2.1 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的描述统计 | 第24页 |
4.2.2 大学生犬儒态度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 第24-25页 |
4.2.3 社会支持总分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犬儒态度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25-27页 |
4.3 个体箱庭干预大学生犬儒态度的研究 | 第27-59页 |
4.3.1 个案一 | 第27-45页 |
4.3.2 个案二 | 第45-59页 |
5 分析与讨论 | 第59-62页 |
5.1 大学生犬儒态度的特点 | 第59-60页 |
5.1.1 大学生对学校抱有中等偏上水平的犬儒态度 | 第59页 |
5.1.2 男大学生犬儒态度显著高于女大学生 | 第59页 |
5.1.3 大学生犬儒态度四维度间不同年级之间有不同表现 | 第59-60页 |
5.1.4 大学生犬儒态度在城市或者农村生源这一变量上没有差异 | 第60页 |
5.1.5 理工生环境犬儒态度低于文史生,学校犬儒态度高于文史生 | 第60页 |
5.2 大学生犬儒态度和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 | 第60-61页 |
5.3 社会支持在大学生犬儒态度、自我效能感间起中介调节作用 | 第61页 |
5.4 个体箱庭对降低大学生犬儒态度的效果显著 | 第61-62页 |
6 创新之处与未来展望 | 第62-63页 |
6.1 创新之处 | 第62页 |
6.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