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 绪论 | 第9-14页 |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 国内研究情况述评 | 第10-11页 |
2. 国外研究情况述评 | 第11-12页 |
(三) 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 理论工具 | 第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四)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3-14页 |
1.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页 |
2. 论文的不足 | 第13-14页 |
二 产业集聚区人才引进政策相关概念及特征 | 第14-21页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9页 |
1. 产业集聚区的概念 | 第14-15页 |
2. 产业集聚区人才 | 第15-19页 |
3. 产业集聚区人才引进政策 | 第19页 |
(二) 产业集聚区人才引进政策的特征 | 第19-21页 |
三 鹤壁市产业集聚区人才引进政策现状 | 第21-30页 |
(一) 鹤壁市产业集聚区人才引进政策情况 | 第21-24页 |
(二) 鹤壁市产业集聚区人才引进政策取得成效 | 第24页 |
(三) 鹤壁市产业集聚区人才引进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24-30页 |
1. 政策针对性不强 | 第24-26页 |
2. 政策吸引力不足 | 第26-28页 |
3. 政策协调性不好 | 第28-30页 |
四 鹤壁市产业集聚区人才引进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4页 |
(一) 决策过程不科学不民主 | 第30-31页 |
1. 缺失调查研究程序 | 第30页 |
2. 缺失民主决策机制 | 第30-31页 |
(二) 激励措施重形式轻内容 | 第31-32页 |
1. 对激励政策的认识不到位 | 第31页 |
2. 激励政策创新力度不够 | 第31-32页 |
(三) 管理体制松散政府引导不足 | 第32-34页 |
1. 党管人才体制不完善 | 第32页 |
2. 政府引导机制不完善 | 第32-34页 |
五 完善鹤壁市产业集聚区人才引进政策的对策建议 | 第34-39页 |
(一) 按照人才需求和流动特点分类完善人才引进政策 | 第34-35页 |
1. 结合产业集聚区“中低端人才”需求情况健全引才政策 | 第34-35页 |
2. 结合产业集聚区“高端人才”流动特点丰富柔性引才政策 | 第35页 |
(二) 健全产业集聚区人才引进激励政策 | 第35-36页 |
1. 加大激励政策创新力度 | 第35-36页 |
2. 加大激励政策落实力度 | 第36页 |
(三) 优化产业集聚区人才引进管理政策 | 第36-39页 |
1. 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 | 第36-37页 |
2. 完善发挥政府引才主导作用政策 | 第37-39页 |
六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个人简历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