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4 研究范围和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朝鲜族初中汉语教科书口语交际编写的理论基础及重要性 | 第17-22页 |
2.1 口语交际编写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1 《汉语课程标准》 | 第17-18页 |
2.1.2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 第18-19页 |
2.1.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9-20页 |
2.2 口语交际编写的重要性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朝鲜族初中汉语教科书口语交际的呈现方式 | 第22-29页 |
3.1 各单元独立版块中的口语交际 | 第22-24页 |
3.2 “练习·思考”中的口语交际 | 第24-26页 |
3.3 口语交际构成方式方面的特点 | 第26-29页 |
第四章 朝鲜族初中汉语教科书口语交际的内容和特点 | 第29-44页 |
4.1 口语交际的类型及特点 | 第29-34页 |
4.1.1 口语交际的类型 | 第29-31页 |
4.1.2 口语交际类型的特点 | 第31-34页 |
4.2 口语交际的话题及特点 | 第34-37页 |
4.2.1 口语交际的话题 | 第35页 |
4.2.2 口语交际话题的特点 | 第35-37页 |
4.3 口语交际的情境及特点 | 第37-40页 |
4.3.1 口语交际的情境 | 第37-38页 |
4.3.2 口语交际情境的特点 | 第38-40页 |
4.4 口语交际的提示语及特点 | 第40-44页 |
4.4.1 口语交际的提示语 | 第40页 |
4.4.2 口语交际提示语的特点 | 第40-44页 |
第五章 朝鲜族初中汉语教科书口语交际的编写建议 | 第44-49页 |
5.1 丰富口语交际话题 | 第44-45页 |
5.2 扩展口语交际类型 | 第45-46页 |
5.3 开发口语交际音像教材 | 第46-47页 |
5.4 完善口语交际评价体系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63页 |
1. 朝鲜族初中汉语教科书口语交际的情境 | 第54-59页 |
2. 朝鲜族初中汉语教科书中口语交际的提示语 | 第59-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