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 绪论 | 第10-17页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 国外双语教学的发展 | 第10-12页 |
2. 国外双语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3. 国内双语教学的发展 | 第13-14页 |
4. 国内双语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5页 |
(四)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17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二. 地理双语教学概念的界定及其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一) 双语教学的概念 | 第17-19页 |
1. 双语的概念 | 第17页 |
2. 双语教学的概念 | 第17-18页 |
3. 地理双语教学的概念 | 第18-19页 |
(二) 实施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1. 平衡理论(The Balance Theory) | 第19页 |
2. 思想库模式(Think Tank Model) | 第19-20页 |
3. 阀限理论(The Thresholds Theory) | 第20页 |
4. 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 | 第20-21页 |
5. 依存假设(Interdependent Hypothesis) | 第21-22页 |
三. 初中地理双语教学的实施 | 第22-29页 |
(一) 初中地理双语教学的目标 | 第22-23页 |
1. 地理双语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 | 第22页 |
2. 地理双语教学的语言目标 | 第22页 |
3. 地理双语教学的思维目标 | 第22-23页 |
4. 地理双语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第23页 |
5. 跨文化目标 | 第23页 |
(二) 地理双语教学的原则 | 第23-25页 |
1. 循序渐进原则 | 第23-24页 |
2.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 第24页 |
3. 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 | 第24页 |
4. 量力而行,避免学科损伤的原则 | 第24-25页 |
(三) 地理双语教学模式 | 第25-27页 |
1. 国际上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分类 | 第25-26页 |
2. “滴入、融合、表达”式地理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 第26-27页 |
(四) 初中地理双语教学的评价 | 第27-29页 |
1. 地理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 | 第27页 |
2. 对学生的评价 | 第27-28页 |
3. 对地理双语教师的评价 | 第28-29页 |
四. 初中地理双语教学案例及评析 | 第29-35页 |
(一) 初中地理双语教学案例 | 第29-32页 |
(二) 案例评析 | 第32-35页 |
1. 创新教与学的方式,进行英语滴入 | 第32-33页 |
2. 开发课内外的教学资源 | 第33页 |
3.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 第33页 |
4.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 第33-35页 |
五. 初中地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 第35-39页 |
(一) 初中地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1. 地理双语教学师资问题 | 第35页 |
2. 地理双语教学教材问题 | 第35-36页 |
(二) 实施初中地理双语教学的建议及问题解决的对策 | 第36-39页 |
1. 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度支持 | 第36页 |
2. 加强地理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 | 第36-37页 |
3. 加强双语教材的建设 | 第37-39页 |
六. 结论及展望 | 第39-41页 |
(一) 结论 | 第39页 |
(二)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39-41页 |
1. 研究的不足 | 第39-40页 |
2. 对双语教学的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