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饱和状态下城市中心区交通干线信号优化方法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信号控制理论及优化方法 | 第16-28页 |
2.1 信号控制基础理论 | 第16-21页 |
2.2 信号优化方法 | 第21-27页 |
2.2.1 信号优化评价参数 | 第21-23页 |
2.2.2 信号优化方法及流程 | 第23-27页 |
2.3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过饱和状态下交通特征分析 | 第28-35页 |
3.1 过饱和状态的定义 | 第28-29页 |
3.1.1 单一交叉口过饱和状态的定义 | 第28页 |
3.1.2 交叉口群的过饱和状态 | 第28-29页 |
3.2 过饱和状态下的交通特性分析 | 第29-34页 |
3.3 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过饱和状态下信号控制方法 | 第35-47页 |
4.1 排队长度模型 | 第36-41页 |
4.1.1 交通流传统模型 | 第37页 |
4.1.2 交通波理论 | 第37-38页 |
4.1.3 改进排队长度模型 | 第38-41页 |
4.2 相关性分析方法 | 第41-42页 |
4.3 干线交叉口信号调整策略 | 第42-46页 |
4.3.1 上游信号方案的调整 | 第43-45页 |
4.3.2 下游信号方案的调整 | 第45-46页 |
4.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 | 第47-56页 |
5.1 微观交通仿真软件PARAMICS | 第47-48页 |
5.2 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及方案评价结果分析 | 第48-55页 |
5.2.1 微观交通仿真建模基础 | 第49-50页 |
5.2.2 案例背景介绍 | 第50-51页 |
5.2.3 仿真模型建立及评价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5.3 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