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引言 | 第12-14页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2.1 隧道施工风险评价理论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2 风险评价研究发展趋势及问题 | 第18-20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20-22页 |
1.3.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本文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2章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 第22-30页 |
2.1 铁路隧道施工风险 | 第22-26页 |
2.1.1 风险的定义 | 第22页 |
2.1.2 铁路隧道中的“人-物-环境-管理”系统 | 第22-23页 |
2.1.3 铁路隧道施工风险发生机理 | 第23-25页 |
2.1.4 铁路铁路隧道施工风险的特点 | 第25-26页 |
2.2 风险识别 | 第26-27页 |
2.2.1 风险识别的含义 | 第26页 |
2.2.2 风险识别的方法 | 第26-27页 |
2.3 风险评价 | 第27-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构建铁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第30-39页 |
3.1 铁路隧道施工风险识别 | 第30-31页 |
3.1.1 铁路隧道施工风险识别的依据 | 第30页 |
3.1.2 铁路隧道施工风险识别的基本原则 | 第30-31页 |
3.2 隧道施工风险事故统计 | 第31-37页 |
3.2.1 近年来我国铁路隧道施工事故资料采集 | 第31-33页 |
3.2.2 近十年来国内隧道事故统计分析 | 第33-34页 |
3.2.3 铁路隧道施工主要事故风险识别 | 第34-37页 |
3.3 铁路隧道施工风险指标体系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构建铁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模型 | 第39-53页 |
4.1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 | 第39页 |
4.2 灰色系统理论的数学运算 | 第39-42页 |
4.2.1 灰数 | 第39-40页 |
4.2.2 灰数的运算 | 第40页 |
4.2.3 灰数白化和灰度 | 第40-42页 |
4.3 灰色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2-45页 |
4.3.1 灰色聚类理论综述 | 第42-43页 |
4.3.2 灰色评价模型计算步骤 | 第43-45页 |
4.4 灰色评价中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5-51页 |
4.4.1 变权的原理及算法 | 第46页 |
4.4.2 确定常权 | 第46-50页 |
4.4.3 变权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五指山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案例研究 | 第53-72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53-56页 |
5.1.1 地理位置 | 第53页 |
5.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 第53-54页 |
5.1.3 设计概况 | 第54-55页 |
5.1.4 隧道围岩级别及衬砌类型 | 第55-56页 |
5.1.5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 第56页 |
5.2 五指山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56-57页 |
5.3 五指山隧道施工风险评价 | 第57-70页 |
5.3.1 确定指标权重 | 第58-65页 |
5.3.2 风险评价 | 第65-68页 |
5.3.3 模型效果分析 | 第68-70页 |
5.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