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现代词汇论文

微博、微信中的语码转换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微博、微信概述第9页
    1.2 研究目的第9-10页
    1.3 研究现状第10-13页
    1.4 研究价值第13页
    1.5 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2章 微博、微信中的语码转换的基本情况第15-27页
    2.1 不同语言之间的语码转换第15-23页
        2.1.1 语料来源第15页
        2.1.2 话语结构分类第15-19页
        2.1.3 句内语码转换的形态及句法功能分析第19-23页
    2.2 文字与表情符号之间的转换第23-27页
        2.2.1 语料来源第23-24页
        2.2.2 从语言符号性质看第24-25页
        2.2.3 从语用学角度进行分析第25-27页
第3章 语码转换的心理及言语社区分析第27-35页
    3.1 语码转换的心理过程第27-29页
    3.2 语码转换中的言语社区第29-35页
        3.2.1 言语社区的概念第29-30页
        3.2.2 英汉语码转换中言语社区的特点第30-32页
        3.2.3 文字与表情符号转换中言语社区特点第32-35页
第4章 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第35-45页
    4.1 微博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第35-40页
        4.1.1 填补语言空白第35-37页
        4.1.2 表现社会认同第37-39页
        4.1.3 对语言现实的选择第39-40页
    4.2 微信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第40-45页
        4.2.1 创设语境第41-42页
        4.2.2 表达简洁、构建亲密关系第42-43页
        4.2.3 缓和交际氛围第43-45页
第5章 语码转换中的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调查第45-51页
    5.1 调查内容第45页
    5.2 语言使用第45-48页
        5.2.1 语码转换中的语言使用年龄特征第45-46页
        5.2.2 英汉语码转换中的语言使用第46-47页
        5.2.3 文字与表情符号转换的语言使用第47-48页
    5.3 语言态度第48-51页
        5.3.1 英汉语码转换中的语言态度第48-49页
        5.3.2 文字与表情符号转换中的语言态度第49-51页
第6章 结语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附录第55-57页
致谢第57-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亲密关系成长性、依恋风格以及人格特质与婚姻质量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基于引证网络的国内外医学信息学学科发展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