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技工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以广州市技工学校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文献综述第13-15页
        1.2.1 关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研究第13-14页
        1.2.2 关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15页
        1.3.2 调查研究法第15页
        1.3.3 比较研究法第15页
        1.3.4 案例分析法第15-16页
第2章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分析第16-24页
    2.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第16-17页
        2.1.1 “工学结合”的过程是知识和劳动的相互结合第16页
        2.1.2 “工学结合”的结果是学校与企业的相互补充第16-17页
    2.2 “工学结合”模式对技工学校人才培养的意义第17-21页
        2.2.1 “工学结合”利于学校和企业资源得到互补和共享第17-19页
        2.2.2 “工学结合”利于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第19页
        2.2.3 “工学结合”利于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第19-21页
        2.2.4 “工学结合”利于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第21页
    2.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第21-24页
        2.3.1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第21-22页
        2.3.2 生产与教学的互补第22页
        2.3.3 职业与能力的提升第22-24页
第3章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广东的实践分析第24-41页
    3.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广东模式第24-29页
        3.1.1 广东技工教育“工学结合”的主要模式第24-26页
        3.1.2 广东省技工学校开展“工学结合”的现状第26-28页
        3.1.3 广东省技工学校开展“工学结合”中存在的问题第28-29页
    3.2 “工学结合”的广东模式特征分析第29-34页
        3.2.1 广东目前高技能人才培养情况第29-32页
        3.2.2 广东技工教育“工学结合”的模式特征第32-33页
        3.2.3 广东在下一步开展“工学结合”的发展思路第33-34页
    3.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例分析第34-41页
        3.3.1 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工学结合”调查分析第34-37页
        3.3.2 广州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工学结合”模式分析第37-41页
第4章 技工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研究第41-50页
    4.1 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校企双轨的办学体制第41-42页
    4.2 正确树立“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第42-44页
    4.3 建立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第44-45页
    4.4 培养一支适应工学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45页
    4.5 完善符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教学监管体系第45-47页
    4.6 建立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人才评价机制第47页
    4.7 构建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长效运行保障体系第47-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附录 A 校企合作培训协议第55-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素质培养问题探析--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下一篇: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