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 ·研究的必要性 | 第9-10页 |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 ·文件中记载的中职教师培训 | 第10页 |
| ·有关培训质量评价的理论探讨 | 第10-11页 |
| ·有关指标设计的理论探讨和研究应用情况 | 第11页 |
| ·基本概念说明和研究对象 | 第11-14页 |
| ·基本概念说明 | 第11-13页 |
|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4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4页 |
| ·研究的思路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中职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25页 |
| ·教育评价理论和常用培训评价方法 | 第16-21页 |
| ·评价的定义 | 第16页 |
| ·评价模式的分类和整合 | 第16-17页 |
| ·评价的实证框架 | 第17-19页 |
| ·常用培训评价方法 | 第19-21页 |
| ·评价指标设计理论和方法 | 第21-25页 |
| ·指标与指标体系 | 第21页 |
| ·从如何处理评价对象涉及的主要概念的角度理解什么是指标设计 | 第21-22页 |
| ·特尔斐法(Delphi technique) | 第22-25页 |
| 第三章 中职教师培训质量评价实践的反思 | 第25-32页 |
| ·中职教师培训质量评价实践分析 | 第25-29页 |
| ·培训质量评价目标和评价背景的分析 | 第25-26页 |
| ·与评价有关的利益相关方的分析 | 第26页 |
| ·中职教师培训质量评价的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 | 第26-27页 |
| ·评价所处的阶段 | 第27-28页 |
| ·评价参与者眼中的中职教师培训 | 第28-29页 |
| ·中职教师培训质量评价实践急需解决的问题 | 第29-32页 |
| ·中职教师培训质量评价的内涵应当进一步深化 | 第29-30页 |
| ·现有培训质量评价体系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 第30页 |
| ·进一步加强指标设计过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 第30-31页 |
| ·明确评价的主体与客体,适时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中职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32-48页 |
| ·初拟指标的设计 | 第32-44页 |
| ·指标体系设计流程图 | 第32页 |
| ·评价准则的确定 | 第32-35页 |
| ·设计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35-37页 |
| ·设计指标体系的方法及过程 | 第37-44页 |
| ·中职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第44-47页 |
| ·中职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确定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检验指标体系的适用性 | 第48-56页 |
| ·培训评价定性描述 | 第48-53页 |
| ·培训方案 | 第48-50页 |
| ·培训条件 | 第50页 |
| ·培训管理 | 第50-51页 |
| ·培训过程 | 第51-52页 |
| ·培训效果 | 第52-53页 |
| ·A 大学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质量等级评定 | 第53-55页 |
| ·讨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