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对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的概况 | 第11-12页 |
| ·国内对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的概况 | 第11页 |
| ·国外对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的概况 | 第11-12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页 |
| ·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概况 | 第14-17页 |
|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 | 第14页 |
|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 | 第14-15页 |
|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综合评价 | 第15-17页 |
| 第三章 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 第17-22页 |
| ·国际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义 | 第17页 |
| ·教育管理体制 | 第17页 |
| ·教育运行机制 | 第17-18页 |
| ·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两者的相互关系 | 第18页 |
| ·高职院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 | 第18页 |
| ·高职院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相互作用 | 第18页 |
|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 第18-22页 |
|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第18-19页 |
|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第19页 |
| ·英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第19-20页 |
|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第20页 |
| ·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第20页 |
|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启示 | 第20-22页 |
| 第四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现状分析 | 第22-26页 |
|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现状及其问题 | 第22-23页 |
| ·宏观管理体制 | 第22页 |
| ·微观管理体制 | 第22-23页 |
|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现状及问题 | 第23-26页 |
|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 | 第23-24页 |
|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 第五章 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公共管理对策 | 第26-37页 |
| ·明确政府服务性职能,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 第26-28页 |
| ·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 | 第26页 |
| ·地方政府要发挥在管理区域性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 第26-27页 |
| ·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 | 第27页 |
| ·完善政府统筹,教育部门协调,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高职教育宏观管理体系 | 第27-28页 |
| ·为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和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 | 第28页 |
| ·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理念 | 第28-30页 |
|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 第28页 |
| ·创建高职院校的特色品牌理念 | 第28-29页 |
| ·办学理念和管理机制有机融合 | 第29-30页 |
| ·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 第30-31页 |
| ·通过市场引导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和供给 | 第30页 |
| ·降低运行成本,加强产出控制 | 第30-31页 |
| ·完善高职院校的职业化管理 | 第31页 |
| ·“以顾客为导向”,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水平 | 第31-32页 |
| ·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运行机制 | 第32-37页 |
| ·建立起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和制衡的治理机制 | 第32-33页 |
| ·建立与完善高职院校市场竞争机制 | 第33页 |
| ·建立与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 | 第33-34页 |
| ·建立与完善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 | 第34-37页 |
| 结语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作者简介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