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音乐史论文--中国论文

唐教坊乐人的存在价值与社会地位探析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2页
    一、选题意义及研究目的第8-9页
    二、研究现状第9-12页
前言第12-13页
第一章 初唐时期的教坊第13-21页
    第一节 初唐时期教坊第13-18页
        一、教坊的含义第13-14页
        二、教坊的设立第14-15页
        三、初唐内教坊设立的原因第15-16页
        四、初唐内教坊的发展历程第16-18页
    第二节 初唐时期的教坊乐人第18-21页
        一、教坊乐官第18-20页
        二、教坊乐工第20-21页
第二章 盛唐时期的教坊第21-36页
    第一节 盛唐时期教坊设置特点第21-26页
        一、内教坊第21-24页
        二、左右教坊第24-26页
    第二节 盛唐时期教坊乐人第26-36页
        一、教坊乐官第26-30页
        二、教坊乐工第30-36页
第三章 中晚唐时期的教坊第36-54页
    第一节 中晚唐教坊机构的转变第36-44页
        一、中晚唐时期教坊的发展第36-40页
        二、仗内教坊的研究第40-44页
    第二节 中晚唐时期教坊乐人的演变第44-54页
        一、教坊乐官的继承性第45-49页
        二、教坊乐工来源和薪资第49-54页
第四章 从社会学的角度观察唐教坊乐人制度的变化第54-64页
    第一节 教坊乐人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第54-59页
        一、法律地位第55-56页
        二、社会地位第56-59页
    第二节 教坊乐人在整个唐时期的演变状况第59-61页
    第三节 唐代教坊乐人的价值与作用第61-64页
        一、政治影响第61-62页
        二、外交影响第62-63页
        三、音乐创作与传播第63-64页
结语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69页
附录第69-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北秧歌纳入高校专业舞蹈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下一篇: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结构思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