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11-15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5-18页 |
1.2.3 综合述评 | 第18-19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19-2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4 研究进程 | 第20-21页 |
第2章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研究 | 第21-31页 |
2.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 第21-24页 |
2.1.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解读 | 第21-22页 |
2.1.2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 第22-23页 |
2.1.3 大学英语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 第23-24页 |
2.2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 | 第24-27页 |
2.2.1 学生水平基础分析 | 第24-25页 |
2.2.2 教师心理特征分析 | 第25-27页 |
2.3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问题探究 | 第27-28页 |
2.3.1 大学生被动的英语学习状态 | 第27页 |
2.3.2 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利用率低 | 第27页 |
2.3.3 大学英语教材实用性不强 | 第27-28页 |
2.3.4 多媒体教学的辩证分析 | 第28页 |
2.4 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探析 | 第28-31页 |
2.4.1 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论 | 第28-29页 |
2.4.2 大学英语的自主学习论 | 第29-31页 |
第3章 大学英语教学的环境设置策略 | 第31-39页 |
3.1 物理环境设置策略 | 第31-33页 |
3.1.1 教学的自然条件 | 第31-32页 |
3.1.2 教学设施环境 | 第32页 |
3.1.3 教室布置与座位编排 | 第32-33页 |
3.1.4 班级规模 | 第33页 |
3.2 心理环境设置策略 | 第33-35页 |
3.2.1 人际交往关系 | 第34页 |
3.2.2 英语课堂教学氛围 | 第34-35页 |
3.2.3 校风、班风及集体规范 | 第35页 |
3.3 大学校园英语文化环境建设 | 第35-39页 |
3.3.1 校园英语文化环境的含义 | 第35-36页 |
3.3.2 校园英语文化环境建设的意义 | 第36-37页 |
3.3.3 校园英语文化环境建设对英语课堂教学的作用 | 第37-39页 |
第4章 大学英语教学的组织与安排 | 第39-48页 |
4.1 教材选择 | 第39-42页 |
4.1.1 目前使用广泛的几种英语教材及其特点 | 第39-41页 |
4.1.2 英语教材的选用策略研究 | 第41-42页 |
4.2 课时安排 | 第42-44页 |
4.2.1 大学英语课程课时安排现状分析 | 第42-43页 |
4.2.2 课时安排的优化设计 | 第43-44页 |
4.3 学期授课计划 | 第44-45页 |
4.3.1 学期授课计划现状分析 | 第44-45页 |
4.3.2 制定学期授课计划的基本策略探索 | 第45页 |
4.4 课时授课计划 | 第45-48页 |
4.4.1 课时授课计划现状分析 | 第46页 |
4.4.2 课时授课计划编制策略研究 | 第46-48页 |
第5章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的实证研究 | 第48-62页 |
5.1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与运用对策 | 第48-51页 |
5.1.1 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证分析 | 第48-49页 |
5.1.2 影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 | 第49-50页 |
5.1.3 教学方法应用策略 | 第50-51页 |
5.2 大学课堂教学手段研究与运用对策 | 第51-56页 |
5.2.1 英语课堂教学手段的实证分析 | 第51-53页 |
5.2.2 大学英语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点及其应用 | 第53-55页 |
5.2.3 教学手段应用策略 | 第55-56页 |
5.3 大学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与运用对策 | 第56-62页 |
5.3.1 教学艺术的内涵、意义与类型 | 第56-57页 |
5.3.2 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证分析 | 第57-59页 |
5.3.3 影响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 | 第59-60页 |
5.3.4 教学艺术应用策略 | 第60-62页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2-6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63页 |
6.3 研究的建议和反思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