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1.1 草石蚕 | 第12-13页 |
1.1.1 草石蚕概述 | 第12页 |
1.1.2 草石蚕的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 | 第12-13页 |
1.1.3 草石蚕研究利用现状 | 第13页 |
1.2 水苏糖 | 第13-14页 |
1.2.1 水苏糖概述 | 第13页 |
1.2.2 水苏糖生理功能 | 第13-14页 |
1.3 低聚糖提取方法 | 第14-17页 |
1.3.1 溶剂浸提法 | 第14页 |
1.3.2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 第14-15页 |
1.3.3 微波辅助提取法 | 第15-16页 |
1.3.4 超高压辅助提取法 | 第16页 |
1.3.5 其他提取方法 | 第16-17页 |
1.4 低聚糖检测方法 | 第17-19页 |
1.4.1 薄层色谱 | 第17页 |
1.4.2 气相色谱 | 第17页 |
1.4.3 高效液相色谱 | 第17-19页 |
1.5 低聚糖制备现状 | 第19-21页 |
1.5.1 酶法制备低聚糖 | 第19-20页 |
1.5.2 微生物发酵法制备低聚糖 | 第20-21页 |
1.6 水苏糖生产现状 | 第21-22页 |
1.7 论文的立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7.1 论文的立题背景 | 第22-23页 |
1.7.2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30页 |
第二章 HPLC-ELSD测定草石蚕低聚糖含量的研究 | 第30-43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2.2.2 主要仪器 | 第31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0页 |
2.3.1 流速的确定 | 第32-33页 |
2.3.2 流动相的确定 | 第33-35页 |
2.3.3 柱温的确定 | 第35-36页 |
2.3.4 线性关系及检出限 | 第36-37页 |
2.3.5 精密度试验 | 第37页 |
2.3.6 回收率与相对标准偏差 | 第37-39页 |
2.3.7 样品测定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第三章 草石蚕水苏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43-59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3-47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3.2.2 主要仪器 | 第44-45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6页 |
3.3.1 不同产地草石蚕样品外观及基础成分的分析 | 第47-48页 |
3.3.2 单因素实验优化 | 第48-51页 |
3.3.3 响应面法优化草石蚕水苏糖提取工艺 | 第51-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微生物发酵法精制草石蚕水苏糖的研究 | 第59-74页 |
4.1 引言 | 第59-60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60-63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60页 |
4.2.2 主要仪器 | 第60-61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61-6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3-71页 |
4.3.1 乳酸菌发酵糖液的结果 | 第63-64页 |
4.3.2 酵母发酵糖液的结果 | 第64-67页 |
4.3.3 米曲霉发酵糖液的结果 | 第67-69页 |
4.3.4 裂褶菌发酵糖液的结果 | 第69-70页 |
4.3.5 最优菌种的最佳发酵时间的确定 | 第70-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4-77页 |
一、结论 | 第74-75页 |
二、本文主要创新 | 第75页 |
三、展望 | 第75-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件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