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人才学论文--世界各国人才调查及其研究论文

京津冀区域人才集聚的动力机制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及依据第8页
 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8-9页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第9页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创新点第9-11页
  1-3-1 研究目标第9页
  1-3-2 研究内容第9-10页
  1-3-3 本文创新点第10-11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1-12页
第二章 区域人才集聚理论研究综述第12-21页
 2-1 人才界定及统计口径第12-13页
 2-2 区域人才理论研究现状第13-14页
  2-2-1 区域人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第13页
  2-2-2 区域人才预测方法研究第13-14页
  2-2-3 区域人才政策研究第14页
  2-2-4 区域人才其他方面研究第14页
 2-3 人才集聚理论研究现状第14-18页
  2-3-1 人才集聚与经济增长第15-16页
  2-3-2 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第16-17页
  2-3-3 人才集聚与环境第17页
  2-3-4 人才集聚研究现状述评第17-18页
 2-4 区域人才集聚动力机制研究理论基础第18-20页
  2-4-1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第18页
  2-4-2 区域的非均衡发展与经济的非均衡增长理论第18-19页
  2-4-3 “推——拉”理论第19-20页
 2-5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区域人才集聚动力系统研究第21-42页
 3-1 区域人才集聚动力因素评价第21-24页
  3-1-1 评价依据第21-22页
  3-1-2 评价步骤第22-23页
  3-1-3 评价方法第23-24页
 3-2 区域人才集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4-31页
  3-2-1 构建原则第24-25页
  3-2-2 构建方法第25-26页
  3-2-3 区域人才集聚环境指标体系第26-31页
  3-2-4 区域人才集聚水平指标体系第31页
 3-3 区域人才集聚动力系统分析第31-41页
  3-3-1 区域人才集聚动力系统内涵第31-32页
  3-3-2 区域人才集聚动力系统模型第32-33页
  3-3-3 动力因素之间作用机理分析第33-39页
  3-3-4 动力因素演进和人才流动特点第39-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京津冀区域人才集聚动力系统实证研究第42-55页
 4-1 数据库的建立第42-43页
 4-2 实证分析第43-51页
  4-2-1 区域人才集聚环境动力因素主因子分析第43-47页
  4-2-2 区域人才集聚水平指标主因子分析第47-48页
  4-2-3 综合评价模型第48-49页
  4-2-4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第49-51页
 4-3 结果分析第51-54页
  4-3-1 综合评价模型结果分析第51-52页
  4-3-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分析第52-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京津冀区域人才集聚机制构建第55-66页
 5-1 人才与项目、产业互动发展机制第55-60页
  5-1-1 京津冀产业发展总体态势分析第55-56页
  5-1-2 人才与项目、产业互动发展机制构建第56-57页
  5-1-3 人才与项目、产业互动发展建议第57-60页
 5-2 转变政府职能,健全人才宏观调控机制第60-63页
  5-2-1 加大投资力度,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第60-61页
  5-2-2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人才服务机制第61页
  5-2-3 改善政策环境,健全人才流动机制第61-63页
  5-2-4 加强基础建设,美化人才生存环境第63页
 5-3 降低交易费用,完善人才市场运行机制第63-65页
  5-3-1 培养成熟的供求主体,完善人才市场供求机制第63-64页
  5-3-2 营造公平的用人环境,完善人才市场竞争机制第64-65页
  5-3-3 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完善人才市场价格机制第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66-67页
 6-2 研究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和谐视野下高等教育公平对居民收入分配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机器人遥操作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