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审美力的培养--以哈尔滨音乐厅为例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 二、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 三、相关文献综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注释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哈尔滨城市的音乐文化定位 | 第18-24页 |
| 一、哈尔滨市民音乐的喜好 | 第18-19页 |
| 二、从旧到新——哈尔滨音乐厅的发展走向 | 第19-22页 |
| (一)哈尔滨音乐厅曲目编排 | 第19-21页 |
| (二)哈尔滨音乐厅的自身定位 | 第21-22页 |
| 注释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音乐厅听众审美过程 | 第24-39页 |
| 一、不同的听众类型产生的审美效果 | 第24-26页 |
| (一)情绪联想型 | 第24页 |
| (二)情境联想型 | 第24-25页 |
| (三)刺激反应型 | 第25-26页 |
| (四)标准评判型 | 第26页 |
| 二、听众欣赏阶段的心理活动 | 第26-29页 |
| (一)审美期待 | 第26-27页 |
| (二)审美展开 | 第27-29页 |
| (三)审美弥散 | 第29页 |
| 三、听众的审美力需求 | 第29-36页 |
| (一)音乐认知的审美力 | 第29-34页 |
| (二)音乐共鸣的审美力 | 第34-36页 |
| 四、听众融入“三度创作”的理想效果 | 第36-38页 |
| (一)感性欣赏满足 | 第36-37页 |
| (二)理性鉴赏满足 | 第37-38页 |
| 注释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听众审美能力的培育 | 第39-47页 |
| 一、音乐厅培养听众审美能力的目的 | 第39-41页 |
| (一)“音乐审美培育”不等同于“音乐教育” | 第39-40页 |
| (二)审美力在音乐欣赏时的作用 | 第40-41页 |
| 二、音乐活动走近听众 | 第41-44页 |
| (一)基础讲座 | 第42-43页 |
| (二)让学生走进音乐厅 | 第43页 |
| (三)演前导赏到演后讨论 | 第43-44页 |
| 三、时代发展的审美趋势 | 第44-46页 |
| 注释 | 第46-47页 |
| 结语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附录 | 第53-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