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口功能区与车道特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车道特性 | 第12-15页 |
1.3.2 交通组织优化 | 第15-16页 |
1.3.3 交通功能区 | 第16-17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研究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交叉口交通特性研究与交通冲突分析 | 第20-33页 |
2.1 交叉口分类 | 第20-21页 |
2.2 交叉口内交通特性 | 第21-28页 |
2.2.1 车辆到达特性 | 第21-27页 |
2.2.2 交叉口内非机动车特性 | 第27-28页 |
2.2.3 交叉口内行人特性 | 第28页 |
2.3 交叉口交通冲突分析 | 第28-32页 |
2.3.1 无信号交叉口的交叉口交通冲突 | 第29-31页 |
2.3.2 信号交叉口的交叉口交通冲突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交通组织优化 | 第33-46页 |
3.1 交通组织优化概述 | 第33-37页 |
3.1.1 交通组织优化的概念 | 第33页 |
3.1.2 交通组织优化的思路 | 第33-34页 |
3.1.3 交通组织优化的原则 | 第34-37页 |
3.2 交通组织优化步骤 | 第37-39页 |
3.3 交叉口微观交通组织方法 | 第39-44页 |
3.3.1 渠化设计 | 第39-42页 |
3.3.2 交叉口信号控制 | 第42-44页 |
3.4 宏观交通组织方法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交叉口控制新模型 | 第46-60页 |
4.1 现状交叉口车道功能划分存在的问题 | 第46-51页 |
4.1.1 交叉口机动车进口车道选择问题 | 第46-50页 |
4.1.2 交叉口行人与非机动车问题 | 第50-51页 |
4.2 交叉口几何模型 | 第51-54页 |
4.2.1 进出口车道数 | 第51页 |
4.2.2 车道宽度 | 第51-52页 |
4.2.3 车道功能 | 第52-53页 |
4.2.4 一种进口车道渠化方法 | 第53-54页 |
4.3 交叉口信号控制模型 | 第54-58页 |
4.3.1 信号控制的阻滞作用 | 第54-55页 |
4.3.2 一种信号配时构想 | 第55-56页 |
4.3.3 主要信号参数 | 第56-58页 |
4.4 模型交通冲突理论分析 | 第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实例验证与仿真评价 | 第60-76页 |
5.1 仿真模型建立 | 第60-61页 |
5.1.1 仿真软件介绍 | 第60-61页 |
5.1.2 仿真步骤 | 第61页 |
5.2 现状交叉口基础资料 | 第61-66页 |
5.2.1 交叉口地理位置与几何特征 | 第61-63页 |
5.2.2 现状控制方式 | 第63页 |
5.2.3 现状交通状况 | 第63-66页 |
5.3 仿真相关操作 | 第66-70页 |
5.3.1 数据录入与输出需求 | 第66-67页 |
5.3.2 参数标定 | 第67-70页 |
5.4 新模型交通仿真 | 第70-75页 |
5.4.1 模型建立 | 第70-71页 |
5.4.2 信号配时方案设计 | 第71-73页 |
5.4.3 方案评价 | 第73-75页 |
5.5 结论 | 第75-76页 |
第六章 交叉口功能区理论研究 | 第76-94页 |
6.1 交织区交通特性分析 | 第76-78页 |
6.1.1 跟驰行为 | 第76-77页 |
6.1.2 分合流行为 | 第77-78页 |
6.2 影响交通功能区的因素 | 第78-83页 |
6.2.1 交叉口信号配时 | 第78-79页 |
6.2.2 交通标志与标线 | 第79-80页 |
6.2.3 车道宽度与车道数 | 第80-81页 |
6.2.4 车辆运行速度 | 第81页 |
6.2.5 变速车道的长度 | 第81-82页 |
6.2.6 排队长度 | 第82-83页 |
6.3 交叉口功能区计算模型 | 第83-90页 |
6.3.1 功能区长度计算模型与相关参数的分析 | 第83-90页 |
6.4 交叉口功能区的建议值 | 第90-91页 |
6.5 相关措施 | 第91-93页 |
6.5.1 交叉口控制新模型的实施方法 | 第91-92页 |
6.5.2 功能区的保证措施 | 第92-93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4-96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95页 |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