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新型公交服务质量与可靠性评价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4 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 第13-14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第15-34页 |
2.1 公交系统及相关概念概述 | 第15-18页 |
2.1.1 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义 | 第15-16页 |
2.1.2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进程及涵义 | 第16-17页 |
2.1.3 城乡公交与城市公交发展的区别 | 第17页 |
2.1.4 绿色交通理念下的新型城乡公交的概念 | 第17-18页 |
2.2 城乡公交服务质量研究 | 第18-21页 |
2.2.1 服务质量的定义 | 第18-19页 |
2.2.2 服务质量的要素 | 第19-20页 |
2.2.3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 第20-21页 |
2.3 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第21-29页 |
2.3.1 安全性指标 | 第23-25页 |
2.3.2 及时性指标 | 第25页 |
2.3.3 准确性指标 | 第25-26页 |
2.3.4 方便性指标 | 第26-27页 |
2.3.5 经济性指标 | 第27-28页 |
2.3.6 舒适性指标 | 第28-29页 |
2.4 城乡公交客流出行特征研究 | 第29-33页 |
2.4.1 城乡客流的构成 | 第30-31页 |
2.4.2 城乡客流特征分析 | 第31-32页 |
2.4.3 城乡客流集散特征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基于ADC模型的城乡公交服务质量可靠性 | 第34-43页 |
3.1 可靠性理论 | 第34页 |
3.2 公交服务可靠性 | 第34-36页 |
3.2.1 研究概述 | 第34-35页 |
3.2.2 公交服务可靠性 | 第35-36页 |
3.3 城乡公交服务可靠性指标与度量 | 第36-38页 |
3.3.1 可靠性指标的选取 | 第36-37页 |
3.3.2 指标的度量 | 第37-38页 |
3.4 城乡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模型 | 第38-40页 |
3.4.1 ADC效能模型 | 第38-39页 |
3.4.2 公交系统服务ADC效能模型 | 第39-40页 |
3.5 层次分析法确定可靠性指标的权重 | 第40-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城乡公交服务水平调研—以西峡县为例 | 第43-57页 |
4.1 西峡县公交发展现状 | 第43-44页 |
4.2 研究线路简介 | 第44-49页 |
4.2.1 西峡县1路公交线概况 | 第45-46页 |
4.2.2 西峡县2号公交线概况 | 第46-47页 |
4.2.3 西峡至淅川城际公交线概况 | 第47-49页 |
4.3 线路调研方法 | 第49-50页 |
4.4 调研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50-56页 |
4.4.1 乘客基本信息情况 | 第50-53页 |
4.4.2 跟车调研情况统计 | 第53-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西峡县公交服务质量与可靠性评价 | 第57-72页 |
5.1 西峡县公交服务质量评价 | 第57-61页 |
5.1.1 安全性指标评价 | 第57页 |
5.1.2 及时性指标评价 | 第57-58页 |
5.1.3 准确性指标评价 | 第58-59页 |
5.1.4 方便性指标评价 | 第59-60页 |
5.1.5 经济性指标评价 | 第60页 |
5.1.6 舒适性指标评价 | 第60-61页 |
5.2 西峡公交服务可靠度 | 第61-67页 |
5.2.1 服务频率可靠度(SR) | 第61-63页 |
5.2.2 出行时间可靠度(TTR) | 第63页 |
5.2.3 准点可靠度(OTR) | 第63-65页 |
5.2.4 载客数量可靠度(LR) | 第65-67页 |
5.3 服务效能评价 | 第67-71页 |
5.3.1 公交服务效能计算 | 第67-69页 |
5.3.2 公交服务可靠性评价 | 第69页 |
5.3.3 提高城乡公交若干建议 | 第69-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2-7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