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番茄红素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1-12页 |
1.2 番茄红素的来源 | 第12页 |
1.3 番茄红素的生理功能 | 第12-13页 |
1.4 番茄红素的生产方法 | 第13-23页 |
1.4.1 化学合成法 | 第14页 |
1.4.2 天然产物提取法 | 第14-15页 |
1.4.3 生物合成法 | 第15-23页 |
1.4.3.1 生产番茄红素的微生物 | 第15-16页 |
1.4.3.2 番茄红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6-19页 |
1.4.3.3 番茄红素代谢影响因素 | 第19-22页 |
1.4.3.4 发酵液的后处理 | 第22-23页 |
1.5 番茄红素的纯化研究 | 第23-24页 |
1.6 番茄红素的研究发展趋势 | 第24-25页 |
1.7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 第25-27页 |
第二章 2-(4-甲基苯氧)三乙基胺作用机理研究 | 第27-39页 |
2.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7-31页 |
2.1.1 菌株 | 第27页 |
2.1.2 试剂及原料 | 第27页 |
2.1.3 培养基 | 第27-28页 |
2.1.4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2.1.4.1 MPTA的合成 | 第28-29页 |
2.1.4.2 工艺流程 | 第29页 |
2.1.4.3 培养条件 | 第29-30页 |
2.1.4.4 检测方法 | 第30-31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1-38页 |
2.2.1 MPTA合成中的问题 | 第31-32页 |
2.2.2 阻断剂最优添加时间 | 第32-33页 |
2.2.3 阻断剂最优添加量 | 第33-35页 |
2.2.4 MPTA对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影响 | 第35-37页 |
2.2.5 MPTA对麦角固醇代谢的影响 | 第37-38页 |
2.3 结论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番茄红素环化酶抑制剂添加条件的优化 | 第39-49页 |
3.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39-40页 |
3.1.1 菌株 | 第39页 |
3.1.2 试剂及原料 | 第39页 |
3.1.3 培养基 | 第39页 |
3.1.4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3.1.4.1 工艺流程 | 第39页 |
3.1.4.2 培养条件 | 第39页 |
3.1.4.3 检测方法 | 第39-40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0-47页 |
3.2.1 烟草对类胡萝卜素的代谢影响 | 第40-42页 |
3.2.2 烟草水提物对类胡萝卜素的代谢影响 | 第42-43页 |
3.2.3 烟草、MPTA混合物对类胡萝卜素的代谢影响 | 第43-47页 |
3.3 结论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番茄红素的提取和纯化 | 第49-5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4.1.1 原料和试剂 | 第49页 |
4.1.2 实验流程 | 第49-50页 |
4.1.3 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 第50页 |
4.1.4 分析方法 | 第50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0-58页 |
4.2.1 菌体预处理 | 第50-52页 |
4.2.2 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 | 第52-58页 |
4.2.2.1 流动相体系的确定 | 第52-56页 |
4.2.2.2 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 | 第56-57页 |
4.2.2.3 产品的检测和结构鉴定 | 第57-58页 |
4.3 结论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录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作者簡介 | 第74-75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