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导论 | 第7-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7-9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7-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一) 聋校 | 第9-10页 |
(二) 家校合作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一) 关于家校合作基本理论的研究 | 第11-13页 |
(二) 关于特殊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研究 | 第13页 |
四、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第13-14页 |
(一) 基本思路 | 第13-14页 |
(二) 论文框架 | 第14页 |
五、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14-16页 |
(一) 问卷调查 | 第14-15页 |
(二) 访谈法 | 第15页 |
(三) 案例分析 | 第15页 |
(四) 比较研究 | 第15-16页 |
六、研究计划与步骤 | 第16-17页 |
第一章 聋校家校合作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一、聋校家校合作的基本概念 | 第17-20页 |
(一)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 第17-19页 |
(三) 聋校家校合作的概念与目标 | 第19-20页 |
二、聋校家校合作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一) 重叠领域理论 | 第20页 |
(二) 协同学理论 | 第20-21页 |
(三) 共同责任理论 | 第21页 |
三、国外家校合作介绍 | 第21-25页 |
(一) 美国的家校合作 | 第21-22页 |
(二) 英国的家校合作 | 第22-23页 |
(三) 日本的家校合作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聋校家校合作现状调查分析 | 第25-46页 |
一、调查目的、工具与方法 | 第25-27页 |
二、调查结果 | 第27-45页 |
(一) 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情况 | 第27-38页 |
(二) 教师参与家校合作的情况 | 第38-43页 |
(三) 学校家校合作的相关制度 | 第43-45页 |
三、结论 | 第45-46页 |
(一) 家长方面 | 第45页 |
(二) 教师方面 | 第45页 |
(三) 学校方面 | 第45-46页 |
第三章 聋校家校合作的案例研究 | 第46-52页 |
一、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案例 | 第46-52页 |
二、学校进行的家长教育案例 | 第47-48页 |
三、家校互动的合作案例 | 第48-52页 |
第四章 聋校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 第52-56页 |
一、学校并未真正实现由指导角色向服务角色的转变 | 第52-53页 |
二、家长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 第53页 |
三、家校合作的相关制度缺失 | 第53-56页 |
(一) 责任机制缺失 | 第54页 |
(二) 沟通机制不畅 | 第54-55页 |
(三) 组织机制不完善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加强聋校家校合作的对策 | 第56-62页 |
一、构建理想的聋校家校合作机制 | 第56-58页 |
(一) 明确责任机制 | 第56-57页 |
(二) 畅通沟通机制 | 第57-58页 |
(三) 建立组织机制 | 第58页 |
二、落实有效的聋校家校合作举措 | 第58-62页 |
(一) 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 | 第58-59页 |
(二) 加强教师职前职后培训,提高与家长合作的能力 | 第59页 |
(三) 开办家长学校,加强对家长的培训 | 第59-60页 |
(四) 营造家校合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70页 |
一、家校合作情况调查问卷(家长用) | 第62-67页 |
二、家校合作情况调查问卷(教师用) | 第67-69页 |
三、家长访谈提纲 | 第69页 |
四、教师(管理者)的访谈提纲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一、国内文献 | 第70-71页 |
(一) 专著类 | 第70页 |
(二) 论文类 | 第70-71页 |
二、国外文献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