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绪论 | 第11-23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11-13页 |
| (一)宏观功效 | 第11页 |
| (二)微观作用 | 第11页 |
| (三)现实需要 | 第11-12页 |
| (四)政策推动 | 第12-13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一)理论层面 | 第13页 |
| (二)实践层面 | 第13-14页 |
| 三、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 (一)有关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 | 第14-17页 |
| (二)有关高职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 | 第17-18页 |
| (三)相关研究的简评 | 第18-21页 |
|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21-22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21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五、研究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 第一章 高职教师专业化的概述 | 第23-28页 |
| 一、专业与专业化 | 第23页 |
| (一)专业 | 第23页 |
| (二)专业化 | 第23页 |
| 二、教师专业化 | 第23-25页 |
| (一)教师专业化的由来历程 | 第23-24页 |
| (二)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 第24页 |
| (三)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异同 | 第24-25页 |
| (四)教师专业化的内容构成 | 第25页 |
| 三、高职教师专业化 | 第25-28页 |
| (一)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 第25-26页 |
| (二)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必然性 | 第26-27页 |
| (三)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内容构成 | 第27页 |
| (四)高职教师知识结构与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内在机理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高职教师知识结构的探析 | 第28-43页 |
| 一、高职教师知识结构的特性分析 | 第28-30页 |
| (一)知识(定义、来源、存在形式) | 第28页 |
| (二)知识结构 | 第28-29页 |
| (三)教师知识结构 | 第29页 |
| (四)高职教师 | 第29-30页 |
| (五)高职教师知识结构 | 第30页 |
| 二、高职教师知识结构构成的依据 | 第30-37页 |
| (一)教师知识结构理论 | 第31页 |
| (二)以教师知识结构为框架的高职教师知识结构的建构 | 第31-32页 |
| (三)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 | 第32-34页 |
| (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教师知识结构的建构 | 第34-35页 |
| (五)以高职教育特定要求为核心的高职教师知识结构研究 | 第35-37页 |
| 三、高职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具体元素及其关系解析 | 第37-39页 |
| (一)高职教师知识结构的构成元素 | 第37-39页 |
| (二)高职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元素之间的关系解析 | 第39页 |
| 四、高职教师知识结构模型的构建 | 第39-43页 |
| (一)高职教师知识结构模型的构建原理 | 第40-41页 |
| (二)高职教师知识结构模型的展示及分析 | 第41-43页 |
| 第三章 高职教师知识结构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 第43-56页 |
| 一、高职教师知识结构现状调查的说明 | 第43-46页 |
| (一)问卷调查的设计 | 第43-44页 |
| (二)问卷调查的对象 | 第44-45页 |
| (三)访谈方式及简要内容 | 第45-46页 |
| 二、高职教师知识结构的现状 | 第46-53页 |
| (一)调查所得数据的处理方式 | 第46页 |
| (二)高职教师知识结构的整体现状 | 第46-47页 |
| (三)不同特征高职教师知识结构的具体现状 | 第47-53页 |
| 三、高职教师知识结构现状的分析 | 第53-56页 |
| (一)从知识类别角度分析 | 第53-54页 |
| (二)从教师类型角度分析 | 第54-56页 |
| 第四章 完善高职教师知识结构的原则和策略 | 第56-65页 |
| 一、完善高职教师知识结构的原则 | 第56-58页 |
| (一)适需性(出发点) | 第56页 |
| (二)差异性(内容) | 第56-57页 |
| (三)自主性(方式) | 第57页 |
| (四)即时性(过程) | 第57-58页 |
| 二、完善高职教师知识结构的策略 | 第58-65页 |
| (一)建立多元化的高职教师知识结构完善方式,提高完善效率 | 第58-60页 |
| (二)构建分层次的专业师资培训机制,实现各取所需 | 第60-61页 |
| (三)建立知识培训后的反馈机制,保证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 第61-62页 |
| (四)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高职教师自主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 第62页 |
| (五)开展高职教师校本培训,提高职后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 第62-63页 |
| (六)建立知识互享的网络平台,促进教师知识的互增互补 | 第63-64页 |
| (七)完善高职教师资格证的考取,发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 第64-65页 |
| 结语 | 第65-66页 |
| 注释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附录一:高职教师知识结构情况的调查问卷(教师篇) | 第71-75页 |
| 附录二:高职教师知识结构情况的调查问卷(学生篇) | 第75-77页 |
| 附录三:高职教师知识结构情况的访谈提纲 | 第77-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