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一、理性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 | 第10-11页 |
二、语文教学中感性有余理性不足 | 第11页 |
三、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 第11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理性的探险 | 第11-12页 |
二、教学理性化有助于学生理性的教化 | 第12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一、关于理性的研究 | 第12-14页 |
二、关于理性与教学的研究 | 第14-15页 |
三、关于理性与语文教学的研究 | 第15-18页 |
第一章 教学和理性的关系 | 第18-34页 |
第一节 教学是理性的基础 | 第18-21页 |
一、日常生活中关于"理性"的理解和用法 | 第18-19页 |
二、辞典中关于"理性"的定义 | 第19页 |
三、不同哲学视野中的"理性概念" | 第19-21页 |
四、理性的特征及用法 | 第21页 |
第二节 教学过程是理性化的过程 | 第21-29页 |
一、"教学"概念的概述 | 第22-25页 |
二、教学:理性的探险 | 第25-29页 |
第三节 教学的理性化 | 第29-34页 |
一、教学的非理性化 | 第30-31页 |
二、教学的理性化 | 第31-32页 |
三、教学理性化与教学中的非理性因素 | 第32-34页 |
第二章 语文教学的非理性化现状 | 第34-51页 |
第一节 经验主义教学 | 第34-41页 |
一、经验化 | 第35-37页 |
二、习惯化 | 第37-38页 |
三、常识化 | 第38-41页 |
第二节 技术主义教学 | 第41-46页 |
一、操作化 | 第42-43页 |
二、程式化 | 第43-45页 |
三、数量化 | 第45-46页 |
第三节 规范主义教学 | 第46-51页 |
一、官僚化 | 第47-48页 |
二、群体化 | 第48-49页 |
三、规范化 | 第49-51页 |
第三章 语文教学回归理性化的对策 | 第51-69页 |
第一节 语文教学中的感性和理性——和谐统一 | 第51-54页 |
一、感性是知其然 | 第51-53页 |
二、理性是知其所以然 | 第53-54页 |
第二节 语文教学的现代性 | 第54-63页 |
一、诵读——感知语言之美 | 第55-58页 |
二、写作——倾听生命成长 | 第58-60页 |
三、口语交际——回归生活 | 第60-62页 |
四、书写——正确认识 | 第62-63页 |
第三节 语文教学中的交往对话——改变的不仅是教学方式 | 第63-66页 |
一、教师与文本对话 | 第63-64页 |
二、学生与文本对话 | 第64-66页 |
三、教师与学生对话 | 第66页 |
第四节 反思精神——教师成长之路 | 第66-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