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2页
    一、 研究缘起第8-9页
    二、 概念界定第9-10页
    三、 研究方法第10页
    四、 文献综述第10-12页
第一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基本特征及实施的必要性第12-22页
    第一节 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第12-15页
        一、 实用主义经验论第12-13页
        二、 最近发展区理论第13-14页
        三、 建构主义理论第14-15页
    第二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第15-16页
        一、 学案设计的针对性第15页
        二、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第15-16页
        三、 学习过程的开放性第16页
    第三节 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第16-22页
        一、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第16-18页
        二、 高中文言文教学面临的问题第18-19页
        三、 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第19-22页
第二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际操作第22-30页
    第一节 “学案”编写的原则、“学案”的编写及其使用的要求第22-25页
        一、 “学案”编写的原则第22-23页
        二、 “学案”的编写第23-24页
        三、 “学案”使用的要求第24-25页
    第二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第25-28页
        一、 研学第25-26页
        二、 展学第26-27页
        三、 评学第27页
        四、 辅学第27页
        五、 几点说明第27-28页
    第三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评价第28-30页
        一、 学案设计第28页
        二、 教师课堂活动第28-29页
        三、 学生课堂活动第29-30页
第三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第30-54页
    第一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教学案例分析研究第30-40页
        一、 《师说》的教学设计第30-39页
        二、 教学后记第39-40页
    第二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第40-47页
        一、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探究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增强第40-43页
        二、 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减轻教学负担第43-45页
        三、 学校:促进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第45-47页
    第三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7-48页
        一、 学案内容习题化第47页
        二、 小组学习氛围不浓第47-48页
        三、 时间掌控不准第48页
    第四节 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还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第48-54页
        一、 处理好学案与教材的关系第48-50页
        二、 处理好个案与共案的关系第50-51页
        三、 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第51-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 1第58-62页
附录 2第62-64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认定
下一篇:ADHD儿童自我监控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