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精神病学论文--儿童精神病论文

ADHD儿童自我监控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文献综述第10-19页
    1.1 ADHD 的定义及诊断标准第10页
    1.2 ADHD 儿童的主要特征第10页
    1.3 ADHD 儿童的共患病第10-11页
    1.4 ADHD 的病因研究第11-14页
        1.4.1 生物学因素第11页
        1.4.2 环境因素第11-12页
        1.4.3 认知因素第12-14页
    1.5 ADHD 的干预方法第14-17页
        1.5.1 饮食、驱铅干预第14页
        1.5.2 药物干预第14页
        1.5.3 脑电生物反馈干预第14-15页
        1.5.4 感觉统合训练干预第15页
        1.5.5 社会技能训练干预第15页
        1.5.6 家庭管理培训干预第15-16页
        1.5.7 行为管理第16页
        1.5.8 认知-行为干预第16-17页
    1.6 自我监控策略与 ADHD 的相关研究第17-19页
        1.6.1 自我监控策略的定义第17页
        1.6.2 自我监控策略的理论背景第17-18页
        1.6.3 在 ADHD 儿童中使用自我监控策略的研究第18-19页
2 研究的意义和问题的提出第19-21页
    2.1 以往研究的不足第19-20页
        2.1.1 国内研究资料的缺乏第19页
        2.1.2 研究对象的局限性第19页
        2.1.3 实验方法的单一性第19-20页
    2.2 研究的意义第20页
    2.3 问题的提出第20-21页
3 研究一第21-29页
    3.1 研究目的第21页
    3.2 研究假设第21页
    3.3 研究工具第21页
    3.4 研究方法第21页
    3.5 实验对象第21-22页
    3.6 实验程序第22-23页
        3.6.1 准备阶段第22页
        3.6.2 实验阶段第22-23页
    3.7 研究结果第23-26页
        3.7.1 两组被试总体的自我监控水平第23-24页
        3.7.2 两实验组中被试细节监控上的数据分析第24-25页
        3.7.3 两组被试抄写成绩与自我监控水平的相关第25-26页
    3.8 分析与讨论第26-29页
        3.8.1 ADHD 儿童与正常儿童自我监控能力的区别第26-27页
        3.8.2 近距离观察实验和远距离观察实验中 ADHD 儿童自我监控能力的区别第27-29页
4 研究二第29-45页
    4.1 研究目的第29页
    4.2 研究假设第29页
    4.3 研究工具第29页
    4.4 研究方法第29-30页
    4.5 研究变量第30页
    4.6 实验对象第30-31页
    4.7 实验程序第31-33页
        4.7.1 基线评估阶段(A1)第32页
        4.7.2 第一次干预阶段(B1)第32-33页
        4.7.3 回到基线(A2)第33页
        4.7.4 第二次干预阶段(B2)第33页
    4.8 研究结果第33-42页
        4.8.1 按时间进程进行的自我监控实验结果第33-37页
        4.8.2 按任务类型进行的自我监控实验结果第37-41页
        4.8.3 两实验组中注意缺陷型患儿,混合型患儿的研究结果比较第41-42页
    4.9 分析与讨论第42-45页
        4.9.1 自我监控策略对于 ADHD 儿童的促进效应第42-43页
        4.9.2 两种自我监控策略对于 ADHD 儿童注意力水平促进作用的区别第43-44页
        4.9.3 两组实验对于不同亚型 ADHD 儿童的注意力水平促进作用的区别第44-45页
5 综合讨论第45-49页
    5.1 本研究 ADHD 患儿情况分析第45页
    5.2 研究一的分析第45-46页
    5.3 研究二的分析第46-47页
    5.4 两个研究的综合分析第47-49页
6 结论第49-50页
7 研究局限与建议第50-51页
    7.1 研究局限第50页
    7.2 研究建议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附录第54-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下一篇:小学作文序列化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