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章 “快女”现象的特点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 | 第14-26页 |
第一节 “快女”现象的特点 | 第14-20页 |
一、“快女”现象具有广泛的大众性和参与性 | 第14-16页 |
二、“快女”现象具有娱乐性 | 第16-17页 |
三、“快女”现象具有时效性 | 第17-19页 |
四、“快女”现象具有审美多元性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快女”现象产生的社会影响 | 第20-26页 |
一、“快女”现象影响了大众的审美观念 | 第20-23页 |
二、“快女”现象影响了大众的价值观念 | 第23-25页 |
三、“快女”现象影响了大众的社会道德观念 | 第25-26页 |
第二章 产生“快女”现象的原因分析 | 第26-33页 |
第一节 多年来大众音乐生活的单一,“快女”现象刺激大众音乐文化生活 | 第26-28页 |
第二节 现代音乐传播的大力发展为“快女”提供了广大平台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大众审美观、价值观的需求 | 第29-33页 |
第三章 由“快女”现象引发的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 | 第33-43页 |
第一节 “快女”现象促进了社会音乐生产的发展 | 第33-37页 |
第二节 “快女”现象促进了现代音乐传播 | 第37-40页 |
第三节 “快女”现象促进了审美标准多元化的形成 | 第40-43页 |
第四章 针对“快女”现象提出的若干建议 | 第43-57页 |
第一节 提高大众的音乐鉴赏水平 | 第43-44页 |
第二节 重视音乐类选秀节目的理论研究,提高管理水平 | 第44-47页 |
第三节 改革专业音乐院校的课程设置,增设流行音乐课程 | 第47-52页 |
第四节 加强中小学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的接轨,提高中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 第52-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