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研究概述 | 第8-16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2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与作用 | 第8-10页 |
1.2.1 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自我效能感 | 第8页 |
1.2.2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 第8-10页 |
1.3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信息源及其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第10-12页 |
1.3.1 直接经验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第10-11页 |
1.3.2 替代性经验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第11页 |
1.3.3 言语说服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第11页 |
1.3.4 情绪生理体验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第11页 |
1.3.5 小结 | 第11-12页 |
1.4 学习自我效能感信息源的测量 | 第12-16页 |
1.4.1 学习自我效能感信息源的结构 | 第12页 |
1.4.2 直接经验的测量 | 第12-13页 |
1.4.3 替代性经验的测量 | 第13-14页 |
1.4.4 言语说服的测量 | 第14页 |
1.4.5 情绪生理体验的测量 | 第14-16页 |
2 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信息源量表的编制 | 第16-30页 |
2.1 量表编制的原则 | 第16-17页 |
2.1.1 量表性质 | 第16页 |
2.1.2 量表内容 | 第16-17页 |
2.1.3 量表形式 | 第17页 |
2.1.4 量表结构 | 第17页 |
2.1.5 测量对象 | 第17页 |
2.2 量表编制过程 | 第17-22页 |
2.2.1 初始量表的设计 | 第17-22页 |
2.2.2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2.3 学习自我效能感信息源量表统计分析结果 | 第22-30页 |
2.3.1 描述统计结果 | 第22-23页 |
2.3.2 项目分析结果 | 第23页 |
2.3.3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 | 第23-25页 |
2.3.4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25-27页 |
2.3.5 信度检验结果 | 第27页 |
2.3.6 效度检验结果 | 第27-29页 |
2.3.7 小结 | 第29-30页 |
3 学习自我效能感信息源量表的应用 | 第30-35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3.1.1 研究被试 | 第30页 |
3.1.2 研究程序 | 第30-31页 |
3.2 统计结果分析 | 第31-34页 |
3.2.1 方差分析结果 | 第31-32页 |
3.2.2 多元回归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3.3 小结 | 第34-35页 |
4 总结与讨论 | 第35-42页 |
4.1 学习自我效能感信息源的结构 | 第35-36页 |
4.2 学习自我效能感信息源发挥作用的规律 | 第36-38页 |
4.2.1 毋庸置疑的第一信息源 | 第37页 |
4.2.2 细究来自成人的替代性经验 | 第37页 |
4.2.3“没有发挥作用”的鼓励性言语说服 | 第37-38页 |
4.2.4“迟迟出现”的对失败经验的认知加工 | 第38页 |
4.2.5 复杂的性别差异 | 第38页 |
4.3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 第38-40页 |
4.3.1 让学生不断的获得成功的经验或体验 | 第38-39页 |
4.3.2 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替代性经验 | 第39页 |
4.3.3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暗示 | 第39页 |
4.3.4 传递积极的言语说服信息 | 第39-40页 |
4.3.5 培养健康的学习情绪 | 第40页 |
4.3.6 学会积极归因 | 第40页 |
4.3.7 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 第40页 |
4.4 未来的研究展望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