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6页
        1.2.1 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第12-15页
        1.2.2 文献评述第15-16页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6-17页
        1.3.1 研究方法第16页
        1.3.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 研究创新及不足第17-19页
        1.4.1 研究创新点第17-18页
        1.4.2 研究不足第18-19页
2 主要概念与基本理论第19-25页
    2.1 主要概念第19-22页
        2.1.1 企业合并第19页
        2.1.2“控制”与同一控制第19-21页
        2.1.3 权益结合法第21-22页
    2.2 基本理论第22-25页
        2.2.1 经济后果第22-23页
        2.2.2 实质重于形式第23-25页
3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比较第25-45页
    3.1 国际会计准则(IAS 22、IFRS 3)第25-35页
        3.1.1 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同一控制下合并的发展过程第25-27页
        3.1.2 IFRS 3 取消权益结合法的原因第27-29页
        3.1.3 IASB关于同一控制下合并的最新研究进展第29-33页
        3.1.4 对国际会计准则相关讨论的评述第33-35页
    3.2 美国和其他国家相关会计准则第35-41页
        3.2.1 权益结合法在美国的起源及其演进第35-39页
        3.2.2 其他国家相关会计准则概况第39页
        3.2.3 权益结合法适用条件的国际比较和几点评论第39-41页
    3.3 我国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第41-45页
        3.3.1 企业合并准则的简要发展历程第41-42页
        3.3.2 准则解释第6号与补充规定的评述第42-45页
4 我国同一控制下合并权益结合法的应用研究第45-65页
    4.1 保留权益结合法的原因第45-48页
        4.1.1 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是我国资本市场的突出特点第45-46页
        4.1.2 我国具有权益结合法适用的环境和基础第46-48页
    4.2 权益结合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48-57页
        4.2.1 仅以“同一控制”规定使用范围过于宽泛第48-50页
        4.2.2 存在利润操纵和修饰财务指标的可能第50-53页
        4.2.3 合并与处置子公司会计处理不对称第53页
        4.2.4 追溯重述后的合并报表比较数据可比性不高第53-54页
        4.2.5 同时合并非控制性权益时的处理有争议第54-57页
    4.3 从商业实质的角度分析权益结合法适用范围第57-65页
        4.3.1“商业实质”在企业合并中的体现第57-59页
        4.3.2 合并缺乏商业实质的实例剖析——宝钢股份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第59-62页
        4.3.3 合并中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角度第62-65页
5 研究结论及建议第65-71页
    5.1 研究结论第65-67页
        5.1.1 我国保留权益结合法的选择具有合理性第65-66页
        5.1.2 我国权益结合法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方式不完善第66-67页
    5.2 研究建议第67-71页
        5.2.1 以商业实质进一步区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第67-68页
        5.2.2 完善权益结合法会计处理上的规定第68页
        5.2.3 加强对合并定价信息和会计方法选择的披露第68-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内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江苏移动四网协同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