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0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3 论文的主要框架 | 第10-11页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投行业务的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2.1 投资银行的定义 | 第13页 |
2.1.1 狭义投资银行 | 第13页 |
2.1.2 较狭义投资银行 | 第13页 |
2.1.3 广义投资银行 | 第13页 |
2.1.4 较广义投资银行 | 第13页 |
2.2 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 | 第13-16页 |
2.2.1 国外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历程 | 第13-15页 |
2.2.2 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2.3 商业银行与投行的联系和区别 | 第16-17页 |
2.3.1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联系 | 第16-17页 |
2.3.2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 | 第17页 |
2.4 关于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策略的相关研究 | 第17-22页 |
2.4.1 有关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意义的研究 | 第17-18页 |
2.4.2 有关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模式的研究 | 第18-19页 |
2.4.3 有关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策略的研究 | 第19-20页 |
2.4.4 有关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研究 | 第20页 |
2.4.5 有关商业银行投行业务所面临风险的研究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现状分析 | 第22-31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现状 | 第22-27页 |
3.1.1 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经营模式 | 第22-26页 |
3.1.2 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收入情况 | 第26-27页 |
3.2 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 第27-31页 |
3.2.1 现行的法规制度约束了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发展 | 第27-28页 |
3.2.2 商业银行选择投行业务经营模式受制于资本市场的发展 | 第28-29页 |
3.2.3 风险防范意识欠缺 | 第29页 |
3.2.4 品牌意识不足 | 第29-30页 |
3.2.5 高素质人才缺乏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国内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分析 | 第31-42页 |
4.1 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与现有投行业务 | 第31-33页 |
4.1.1 商业银行传统业务 | 第31-32页 |
4.1.2 商业银行现有投行业务 | 第32-33页 |
4.2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政策环境分析 | 第33-34页 |
4.2.1 商业银行长期受到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的制约 | 第33-34页 |
4.2.2 国家正在适度减轻对银行投行业务的限制 | 第34页 |
4.3 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市场环境分析 | 第34-36页 |
4.3.1 国内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不断加大 | 第34-35页 |
4.3.2 金融机构发展投行业务来完成自身转型 | 第35-36页 |
4.4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必要性 | 第36-37页 |
4.4.1 符合金融业分业——混业经营模式转变的需要 | 第36-37页 |
4.4.2 增强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 第37页 |
4.4.3 顺应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内在联系 | 第37页 |
4.4.4 分散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 第37页 |
4.5 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发展空间分析 | 第37-42页 |
4.5.1 商业银行投行业务面临的政策、法律环境 | 第37-38页 |
4.5.2 美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分析借鉴 | 第38-41页 |
4.5.3 近几年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可能的发展空间 | 第41-42页 |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策略 | 第42-48页 |
5.1 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作为未来盈利增长点 | 第42-43页 |
5.2 整合股权金融相关服务,提供一站式服务 | 第43-44页 |
5.3 积极创新业务模式,服务中小企业融资 | 第44-45页 |
5.4 提升财务顾问附加值,创立专业投行品牌 | 第45-46页 |
5.5 探索资产管理业务模式 | 第46-48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