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36页 |
·民族与文化 | 第18-20页 |
·民族 | 第18页 |
·文化 | 第18-19页 |
·民族文化 | 第19-20页 |
·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差异 | 第20页 |
·文化适应 | 第20-24页 |
·适应 | 第21-22页 |
·文化适应 | 第22-23页 |
·文化适应压力 | 第23-24页 |
·文化智力 | 第24-36页 |
·文化智力的概念 | 第24-25页 |
·文化智力的结构 | 第25-28页 |
·文化智力的测量 | 第28-31页 |
·文化智力的实证研究 | 第31-34页 |
·以往研究的局限与拓展 | 第34-36页 |
第三章 研究路线和方法 | 第36-38页 |
·研究阶段 | 第36页 |
·论文的框架和内容安排 | 第36-37页 |
·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文化智力量表的修订 | 第38-52页 |
·研究目的 | 第38页 |
·研究方法 | 第38-45页 |
·原量表的介绍和翻译 | 第38-39页 |
·半开放式问卷调查 | 第39页 |
·量表结构初步构想及项目的整合 | 第39页 |
·文化智力量表的初测及其结果的分析 | 第39-45页 |
·文化智力量表中文修订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测与检验 | 第45-51页 |
·研究目的 | 第45页 |
·方法 | 第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1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智力的测量及其特征分析 | 第52-59页 |
·研究目的 | 第52页 |
·研究方法 | 第52-53页 |
·被试选取 | 第52页 |
·研究工具 | 第52页 |
·统计方法 | 第52-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58页 |
·文化智力的一般发展特征分析 | 第53页 |
·文化智力的性别特征 | 第53-55页 |
·学科类型的差异 | 第55-56页 |
·不同民族的差异 | 第56-58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智力和其文化适应的关系研究 | 第59-68页 |
·研究目的 | 第59-60页 |
·研究方法与工具选择 | 第60-61页 |
·样本 | 第60页 |
·测量工具 | 第60-61页 |
·统计方法 | 第61页 |
·测试与分析 | 第61-67页 |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第61-62页 |
·文化智力与文化适应的关系研究 | 第62-65页 |
·文化智力与文化适应压力 | 第65-67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67-68页 |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 第68-74页 |
·讨论 | 第68-70页 |
·关于文化智力量表修订 | 第68-69页 |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智力的发展特征 | 第69-70页 |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智力和其文化适应的关系 | 第70页 |
·本研究的结论 | 第70-72页 |
·关于文化智力量表的修订 | 第70-71页 |
·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智力的特点 | 第71页 |
·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智力与其文化适应的关系 | 第71-72页 |
·本研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智力培养和提高的启示 | 第72页 |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72页 |
·本研究的有待完善和深入之处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著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