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方式对认知加工偏向的影响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18页
   ·研究背景第15-16页
   ·问题提出第16-17页
   ·研究价值第17-18页
     ·理论价值第17页
     ·实践价值第17-18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8-32页
   ·社会适应的定义及测量第18-22页
     ·社会适应的定义第18-20页
     ·社会适应的测量第20-22页
   ·社会适应方式第22-27页
     ·社会适应方式的定义第22-24页
     ·社会适应方式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第24-27页
   ·人格与认知第27-32页
     ·人格与认知加工偏向研究理论第27-29页
     ·人格与认知加工偏向研究范式第29-30页
     ·认知加工偏向的原因第30-32页
第三章 研究构思第32-38页
   ·研究内容第32页
   ·研究意义第32-33页
     ·理论意义第32-33页
     ·现实意义第33页
   ·研究框架第33-34页
     ·青少年社会适应方式内部结构因子探讨第33-34页
     ·青少年社会适应方式问卷的信效度研究第34页
     ·青少年社会适应方式的特点研究第34页
     ·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方式对注意偏向的影响研究第34页
   ·研究假设第34-35页
   ·研究方法第35-36页
     ·研究对象第35页
     ·研究方法第35页
     ·研究工具第35-36页
   ·研究程序第36-38页
第四章 青少年社会适应方式问卷编制第38-50页
   ·研究目的第38页
   ·理论构想第38页
   ·研究假设第38页
   ·研究方法第38页
   ·研究材料第38-39页
   ·统计处理第39页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39-47页
     ·开放式问卷第39-40页
     ·预测问卷施测与调整第40-42页
     ·正式问卷施测第42-47页
   ·本章讨论第47-48页
     ·关于青少年社会适应方式问卷的结构第47-48页
     ·青少年社会适应方式问卷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第48页
     ·青少年社会适应方式问卷的信效度分析第48页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五章 青少年社会适应方式及水平的特点研究第50-60页
   ·研究目的第50页
   ·研究假设第50页
   ·研究对象第50页
   ·研究工具第50-51页
   ·施测过程第51-52页
   ·数据处理第52页
   ·研究结果第52-56页
     ·青少年社会适应方式的特点第52-53页
     ·青少年社交适应行为的特点第53-56页
   ·本章讨论第56-59页
     ·青少年社会适应方式的特点第56-57页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特点第57-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青少年社会适应方式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研究第60-69页
   ·研究目的第60页
   ·研究假设第60页
   ·研究对象第60页
   ·研究工具第60-61页
   ·施测过程第61页
   ·数据处理第61页
   ·研究结果第61-64页
     ·青少年社会适应方式与社会适应行为的相关研究第61-62页
     ·青少年社会适应方式不同的因子在社会适应行为上的差异分析第62-63页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各因子对社会适应方式的多元回归分析第63-64页
   ·讨论第64-68页
     ·青少年社会适应方式与社会适应行为的相关分析第64-65页
     ·青少年社会适应方式的不同因子在社会适应行为上的差异检验第65-67页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各因子对社会适应方式的多元回归分析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七章 社会适应方式对认知加工偏向的影响第69-79页
   ·研究目的第69页
   ·研究构想第69页
   ·研究假设第69-70页
   ·研究对象第70页
   ·研究材料第70-71页
   ·实验设计第71页
   ·实验程序第71-72页
   ·数据处理第72-73页
   ·研究结果第73-76页
     ·词汇识别任务第73-74页
     ·点探测任务第74-76页
   ·讨论第76-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八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第79-83页
   ·研究结论第79-80页
     ·青少年社会适应方式问卷内部结构因子及信效度第79页
     ·青少年社会适应方式和行为的发展特点第79-80页
     ·青少年社会适应方式和行为的关系第80页
     ·社会适应方式对认知加工偏向的影响第80页
   ·研究反思第80-81页
     ·研究对象上的不足第81页
     ·研究材料上的不足第81页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90页
附录第90-9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9-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判断及其偏差的分化研究
下一篇: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智力的测量及其与文化适应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