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8-11页 |
| 1 选题缘由 | 第8-9页 |
| 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3 相关课题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0页 |
| 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11页 |
| 第1章 作曲家与作品《长江画页》 | 第11-19页 |
| 1.1 作曲家及其音乐创作简介 | 第11-12页 |
| 1.1.1 钟信明简介 | 第11页 |
| 1.1.2 钟信明音乐创作简述 | 第11-12页 |
| 1.2 作品《长江画页》简介 | 第12-14页 |
| 1.2.1 创作背景 | 第12-13页 |
| 1.2.2 作品的主要内容表达 | 第13-14页 |
| 1.3《长江画页》各乐章曲式结构特征 | 第14-19页 |
| 第2章《长江画页》的乐队组织手法 | 第19-44页 |
| 2.1 交响组曲《长江画页》的基本乐队编制 | 第19-20页 |
| 2.2 乐队织体结构分析 | 第20-36页 |
| 2.2.1 主调织体形式 | 第20-29页 |
| 2.2.2 复调织体形式 | 第29-36页 |
| 2.3 交响组曲《长江画页》的管弦乐法结构布局 | 第36-44页 |
| 2.3.1 与乐思、乐段结构相对应的管弦乐法布局 | 第36-40页 |
| 2.3.2 主题结构内部的管弦乐法转换 | 第40-44页 |
| 第3章《长江画页》的音色呈现与展开方式 | 第44-88页 |
| 3.1 旋律层次的音色特征 | 第44-63页 |
| 3.1.1 单质音色 | 第44-49页 |
| 3.1.2 同质混合音色 | 第49-56页 |
| 3.1.3 异质混合音色 | 第56-63页 |
| 3.2 中国民间打击乐音色元素的运用 | 第63-69页 |
| 3.2.1 作品中所运用的中国民间打击乐器与其音色特征 | 第63-64页 |
| 3.2.2 中国民间打击乐与交响乐队传统打击乐的音色平衡与融合 | 第64-66页 |
| 3.2.3 中国民间打击乐在作品中的音色拓展与丰富 | 第66-69页 |
| 3.3 色彩乐器组音色元素的运用 | 第69-74页 |
| 3.3.1 作品中所运用的色彩乐器与其音色特征 | 第69页 |
| 3.3.2 色彩性乐器作为旋律陈述 | 第69-71页 |
| 3.3.3 色彩性乐器应用于和声音型背景 | 第71-74页 |
| 3.4 主题呈示及展开过程中音色的组织手段 | 第74-88页 |
| 3.4.1 音色持续与音色对比结合式 | 第74-78页 |
| 3.4.2 逐渐叠加或削减式 | 第78-83页 |
| 3.4.3 并置对比式 | 第83-85页 |
| 3.4.4 填充过渡式 | 第85-88页 |
| 结语 | 第88-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