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教师智慧学习的交互式平台建构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绪论第11-25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3页
        1. 政策背景第11-12页
        2. 实践背景第12页
        3. 理论背景第12-13页
    (二)文献综述第13-21页
        1. 国内研究第13-17页
        2. 国外研究第17-20页
        3. 已有研究特点及未来研究空间第20-21页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1-22页
        1. 研究目的第21-22页
        2. 研究意义第22页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2-23页
        1. 研究思路第22-23页
        2. 研究方法第23页
    (五)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第23-25页
        1. 研究重难点第23-24页
        2. 研究创新点第24-25页
一、教师智慧学习的交互式本体第25-37页
    (一)教师智慧学习交互式本体的理论基础第25-29页
        1. 交互及交互理论第25-27页
        2. 情境认知理论第27-28页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8页
        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28-29页
    (二)教师智慧学习交互式本体的要素分析第29-33页
        1. 教师:智慧学习交互的主体第29页
        2. 智慧学习环境:教师智慧学习交互的关键第29-31页
        3. 智慧学习的技术支持第31-33页
        4. 智慧学习交互式平台第33页
    (三)教师智慧学习交互式本体的价值呈现第33-37页
        1. 回归教师学习的生命本质第33-34页
        2. 追寻教师发展的多元共生第34页
        3. 创生教师智慧学习共同体第34-37页
二、教师智慧学习的交互式平台搭建第37-59页
    (一)教师智慧学习交互式平台的必要性分析第37-40页
        1. 教师学习平台的应用案例分析第37-40页
        2. 对教师智慧学习交互式平台建构启示第40页
    (二)教师智慧学习交互式平台的需求分析第40-42页
        1. 智慧学习环境需求分析第40-41页
        2. 教师智慧学习需求分析第41-42页
        3. 管理者需求分析第42页
    (三)教师智慧学习交互式平台的建构原则第42-45页
        1. 人本性原则第42-43页
        2. 智慧性原则第43-44页
        3. 针对性原则第44页
        4. 应用性原则第44页
        5. 开放性原则第44-45页
    (四)教师智慧学习交互式平台的总体架构第45-47页
        1. 感知层第45-46页
        2. 网络传输层第46页
        3. 数据服务层第46页
        4. 应用层第46页
        5. 安全保障体系第46页
        6. 运维支撑体系第46-47页
    (五)教师智慧学习交互式平台的模块分析第47-59页
        1. 智慧导航第47-48页
        2. 智慧管理第48-49页
        3. 智慧资源第49-51页
        4. 智慧学习第51-54页
        5. 智慧教学第54-55页
        6. 智慧科研第55-56页
        7. 智慧评价第56-59页
三、教师智慧学习的交互式平台应用第59-67页
    (一)教师智慧学习交互式平台的应用主体第59-60页
        1. 中小学教师第59页
        2. 专家第59页
        3. 管理员第59-60页
    (二)教师智慧学习交互式平台的应用环境第60-63页
        1. 人力环境第60-61页
        2. 智慧学习环境第61-62页
        3. 制度环境第62-63页
    (三)教师智慧学习交互式平台的应用机制第63-64页
        1. 共建共享机制第63页
        2. 有效管理机制第63-64页
        3. 多元评价机制第64页
    (四)教师智慧学习交互式平台的应用路向第64-67页
        1. 塑造教师智慧学习交互式平台的文化第65-66页
        2. 创生教师智慧学习交互式平台的学习范式第66-67页
四、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后记第75-77页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褐飞虱寄主定位的嗅觉感受机制
下一篇:论法律草案审议过程中的合宪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