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微电子学、集成电路(IC)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三维集成电路中硅通孔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 研究进展和现状第12-16页
        1.2.1. 工艺第12-15页
        1.2.2. 建模第15-16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2. 基于碳纳米管的硅通孔第18-34页
    2.1. 碳纳米管硅通孔第18-27页
        2.1.1. 等效复电导率第21-22页
        2.1.2. 电流密度分布第22页
        2.1.3. 等效电路模型第22-27页
        2.1.4. 传输特性第27页
    2.2. 铜-碳纳米管混合硅通孔第27-32页
    2.3. 本章小结第32-34页
3. 重布线层中的互连线第34-50页
    3.1. PEEC方法简介第34-36页
    3.2. 单端互连线第36-40页
    3.3. 耦合互连线第40-45页
    3.4. 耦合碳纳米管互连线第45-48页
        3.4.1. 等效阻抗第45-46页
        3.4.2. 电学特性第46-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50页
4. 差分硅通孔第50-60页
    4.1. 等效电路模型第50-55页
    4.2. 电学特性第55-58页
        4.2.1. 温度效应第55-58页
        4.2.2. 设计参数变化第58页
    4.3. 差分碳纳米管硅通孔第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5. 浮硅基底中的硅通孔第60-82页
    5.1. 浮硅基底中的硅通孔阵列第61-72页
        5.1.1. MOS电容第61-64页
        5.1.2. 硅基底导纳第64-65页
        5.1.3. 硅通孔对瞬态分析第65-70页
        5.1.4. 硅通孔阵列瞬态特性分析第70-72页
    5.2. 考虑内部浮硅的同轴硅通孔第72-79页
        5.2.1. 等效电路模型第73-79页
        5.2.2. 瞬态特性分析第79页
    5.3. 本章小结第79-82页
6. 总结与展望第82-84页
    6.1. 全文总结第82页
    6.2. 未来工作的展望第82-84页
致谢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2页
附录:ADS中SDD模块的使用方法第92-9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94-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控制系统的研制
下一篇:多波形输出的等离子手术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