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作品《百鸟朝凤》中民族音乐特色的演奏诠释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7-8页 |
1.1.1 理论意义 | 第7页 |
1.1.2 现实意义 | 第7-8页 |
1.2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2.1 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9-10页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王建中及《百鸟朝凤》 | 第11-17页 |
2.1 中国钢琴音乐概述 | 第11-13页 |
2.2 作曲家王建中简介 | 第13页 |
2.3 王建中的创作概述 | 第13-14页 |
2.4 《百鸟朝凤》的创作 | 第14-1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5-17页 |
第三章 作品民族音乐特色的分析 | 第17-45页 |
3.1 民族音乐特色概述 | 第17-18页 |
3.2 作品结构分析 | 第18-23页 |
3.3 音乐语汇 | 第23-33页 |
3.3.1 调式的民族化运用 | 第23-24页 |
3.3.2 和声的民族化手法 | 第24-27页 |
3.3.3 旋律的民族化风格 | 第27-29页 |
3.3.4 节奏的民族化形态 | 第29-31页 |
3.3.5 装饰音的民族化特色 | 第31-33页 |
3.4 戏曲的借鉴 | 第33-37页 |
3.4.1 鲁西南鼓吹乐《一枝花》 | 第33-35页 |
3.4.2 河南豫剧《抬花轿》 | 第35-37页 |
3.5 对民族乐器奏法的移植 | 第37-43页 |
3.5.1 唢呐奏法的移植 | 第38-41页 |
3.5.2 笙奏法的移植 | 第41页 |
3.5.3 扬琴奏法的移植 | 第41-42页 |
3.5.4 民族打击乐器奏法的移植 | 第42页 |
3.5.5 拉弦乐器奏法的移植 | 第42-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作品中民族音乐特色的演奏阐释 | 第45-65页 |
4.1 作品的演奏技法 | 第45-57页 |
4.1.1 速度的伸缩控制 | 第45-47页 |
4.1.2 散板的节奏把握 | 第47-49页 |
4.1.3 装饰音的变化搭配 | 第49-51页 |
4.1.4 踏板的合理运用 | 第51-55页 |
4.1.5 触键的恰当处理 | 第55-57页 |
4.2 对戏曲唱腔的模仿 | 第57-59页 |
4.2.1 慢速呼吸 | 第57-58页 |
4.2.2 快慢交替呼吸 | 第58页 |
4.2.3 快速呼吸 | 第58-59页 |
4.3 对民族乐器音色的模仿 | 第59-62页 |
4.3.1 唢呐音色的模仿 | 第59-60页 |
4.3.2 笙音色的模仿 | 第60-61页 |
4.3.3 扬琴音色的模仿 | 第61页 |
4.3.4 民族打击乐器音色的模仿 | 第61-62页 |
4.4 民族音乐意境和气韵的表现 | 第62-63页 |
4.4.1 民族音乐意境的营造 | 第62-63页 |
4.4.2 民族音乐气韵的表现 | 第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总结 | 第65-66页 |
5.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1页 |